《父母的羁绊》:在成长中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一天天的变老。我们像风筝不断地往蓝天飞翔,但它永远离不了绳子的牵绊,鲜丽烂漫的夕阳照着风筝的光辉,也照着牵挂着风筝岁月的绳子。
《父母的羁绊》是一本写给等父母说“对不起”的那群成年人。他们已成为优秀的一代人,披荆斩棘,奋斗不息,生活过得光鲜亮丽。然而,在他们的这些光辉外表下,却又有着焦虑、自卑、左右摇摆、恐惧或是压抑的内心。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自恋型的父母照料长大。
《父母的羁绊》一书的作者是尼娜·布朗,是一位自恋心理与关系研究专家,老道明大学知名学者、教授,美国心理学会认证委员、团体心理学与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主席、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协会研究员、美国顾问认证委员会成员。她发表过的作品包括《与自私的人共事》《这又是谁的生活》《团体治疗的创造性活动》等27本书籍和50多篇文章。
而这本《父母的羁绊》能带你穿越层层迷雾,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童年阴霾,治愈家庭曾带给你的创伤。
父母,是爱与温暖的传递者,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者。让我们在这本书里寻找,能够更清晰地去认识自己父母的途径。
01 四类自恋型父母
这本书里提到的自恋,只是对一系列行为和态度的描述,并不能作为评判性格的标尺。重点在于对这些行为和态度背后的深层含义地挖掘。
书中将自恋型父母分为4类:自卑型、易怒型、诡计多端型和哗众取宠型。
自卑的自恋型父母,常常给人古道热肠的好印象。他们非常细心,善于体察每个人的需求,并且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
他们需要孩子在情感上予以偿还,他们会夸大所谓的个人牺牲,经常怨声载道。
就像有的父母觉得,我把你养大,为你付出了一切,我老了,你就一定要养我,什么都要听我的。而这样的父母容易养育出对他人的需求过于敏感的子女或者是拒绝和别人产生心理接触的子女。
易怒的自恋型父母,对别人的要求非常高,希望别人能迅速、准确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类父母永远不会心满意足,任何事情都会吹毛求疵,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
这类父母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严父,或者“虎妈”类型。这样的父母容易养育出阿谀奉承,妄自菲薄或者争强好胜的子女。
诡计多端的自恋型父母,无时无刻自诩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试图告诉所有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向他们低头。这一类的父母控制欲非常强,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获胜。
这类父母容易养育出一个虚假的自我形象,极善于恭维和讨好别人或者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的子女。
哗众取宠的自恋型父母,在自己眼中,自己才是主角,别人都是配角,别人都有“义务”配合自己的演出。就是那种一点点小事,会大呼小叫添油加醋地让别人都知道的父母。
这类父母容易养育出温顺谦逊但容易感到自卑的子女,又或是会做出自我毁灭式危险行为的子女。
本书开篇便帮助我们了解自恋型父母的分类,清楚自己和自己父母的特征,以便我们未来更准确的定位想要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处模式。
02 每一章的练习,便是自我的疗愈
在本书的每一章节的结尾部分,都有一个练习。
这个练习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写作、绘画/拼贴和视觉化展现。这个练习不仅仅是对这一章内容的总结,更是让我们主动回想这一章节的内容和开始去使用作者提出的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第一章《容易生气、喜欢挑剔、苛刻又不讲理的“专制”父母》的练习环节中,作者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让我们进行视觉化展现。通过静坐沉思,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睁开眼画下脑海中出现过的场景。而这个练习,可以在面对父母的想法、情绪和其他反应感到苦恼的时候练习。当然,遇到其他的苦恼的时候同样可以练习。
接着,作者介绍了第二个练习的方法就是写作,根据当天和父母的相处情况,写一段关于父母的描述,可以列出自恋行为和态度。
最后,作者介绍可以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式,画出或者拼出复合你当天状态的几个符号。
其实这三个练习,都是帮助我们来摆脱父母对我们的伤害,让我们可以学会一种自愈的方式。学会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学会发现问题的本质,学会解决自己的苦恼。让自己能够跟自己对话,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不安。
03 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处理各种自恋型父母对我们伤害的方法,都很具体。我觉得即使你没有时间看完整本书的每一个字,只看练习部分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每一章节都告诉我们,父母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他们无法察觉到或理解自己的自恋行为和态度会造成什么后果。而,我们因为受到了伤害,所以我们了解问题在哪里,所以,我们应该有勇气去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应该有耐心。承认自己也有自恋行为和态度,并且告诉自己,要对此有觉察,这样才能减少或消除这些不良的行为态度。
武志红说过:“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他们的苦痛就会减轻很多。”
翻开这本书,我们便开启了一次重要的旅行。这是一次真理和发现之旅。只要你有勇气和力量按照书里所说的去做,你就一定会在旅行结束时,发现自己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把握自己的生活。
告诉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强化自己的内心,免受自恋型父母的伤害,打造全新的、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我们的行动不是要去改变父母,而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且给予下一代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