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素质”去哪了?
文/胡理乐邵静先 陈旭伯乐快乐教育(微信公众号:blkljy)图/互联网
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早在1985年5月,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江泽民在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素质教育在民众的呼声里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响亮口号。
2017年即将开启,三十多年过去了,素质教育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似乎只是“大学的大楼拔地而起,真正的大师却踪影难觅”;似乎只是每一年都成为“就业最难季”;似乎只是孩子的乘法口诀秒杀西方,而近视率、肥胖指数也远超欧美;似乎只是各种辅导机构有如蝗虫过境,……可见素质教育依然面临骨感的现实。
素质教育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提出的呢?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那种教育模式把学生束缚在考卷上,只得死记硬背,不再符合当代社会的要求。视野开阔、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是时代所需;另一方面,物质社会市场经济的汹涌来袭也催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社会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此外,我国基础教育偏爱成绩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对学生缺乏个性的培养、缺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味追求卷面成绩导致“老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现象的出现。此时此刻,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时代心跳。
当今时代,复合型人才成为了的稀缺品。中国人对人才的定义常总结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的初衷真的实现了吗?为什么经济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却越来越与“素质”搭不上边?为什么在提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背景下,输出的却是“高分低能儿”?社会在热烈倡议素质教育的同时,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却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人们在提倡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各种考试押题资料、独家猜题宝典却成为畅销书;人们呼唤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童年,青少年轻生、犯罪、吸毒等问题却仍是社会焦点。现实引人思考: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素质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吗?
素质教育的“素质”去哪里了?素质教育的现实何以如此?
首先,国家选人和育人存在不协调现象,国家打造的“重点大学”,并不是那些综合素质强的孩子想进就能进的。相反,高分才是王道!因此,国家一方面强调培育综合素质强、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又仅仅通过分数或者说考试的方式进行人才选拔,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再者,家庭教育值得反思。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也在孩子的教育上倾注了无数心血。在国家制造重点大学这个门槛后,家长为了跨越这个门槛只能让孩子为了分数而学习,完全忽略了“成绩并不是人才判断的唯一标准”。急功近利的他们往往忘记思考:文凭只是块敲门砖,能力才是提高工作业绩和生活质量的砝码。
此外,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园地,作为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应该将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但是,高考上线率、升学率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也成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评判标准,从而影响学校的生源。学校教育只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将国家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放在一边。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慢慢变成应试教育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综合造成的。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面临的矛盾,那我们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呢?
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的教育理念。在很多国外学校,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如此考核更为客观和公正。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在西方,社会实践也很重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浇灌者,而是一位指引者。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亲和无拘束,鼓励团队协作。西方的基础教育允许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侧重选修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此外,西方的很多著名大学都是私立学校,各个学校都有一套独特的自主评判人才的理念。
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人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否降低一点”?他们建议:国家不必再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已证明,“全面”发展无法实现。因为很多被贴上“优秀人才”的人也未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可能同时吸收众多信息,所以全面发展并不现实。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元素,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更多的可能是T字形人才。何为T字形人才?上面的横线代表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下面的竖线则代表他的特长、兴趣和爱好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被称为“术业有专攻”。
也有人提出我们可以考虑开设私立大学。他们认为企业家创办的学校能够在某些方面更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只有充分让市场经济发挥杠杆作用,才能使教育不再是一种形式,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有力的人才制造基地。
素质教育到底何去何从?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认清什么是“教育”,然后一起去把她的“素质”找回来!
阅读上述关于“素质教育”的提议,您最赞同哪一种?
A.不必再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培养T型创新人才
C.扩大私立大学建设
D.其他建议(请简要填写分享)
教育的方向是幸福,快乐的学习更高效!
将快乐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