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生命的真相, 看了这些你还会带孩子去动物园吗?

2018-09-24  本文已影响7人  弱水轻寒

通过一些文章,我了解到美国的孩子在pre-school这一年,会做生命发展形态的科学项目,学习不同生物生命发展的进程,例如孵小鸡、养蝴蝶等。让我高兴的是,不少幼儿园从小班开始,欣欣向荣的“生命角”就并非摆设,而是集合了全部师生的心力在维护。而当我途径大班的教室门口,欣喜地看到会有一些植物培育项目,鼓励大班的孩子自己照顾植物,并进行记录——孩子们在照顾生命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激发他们对生命之美的认识,同时也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对生命珍视。

谈论到生命教育,我认为有两点是需要讨论的。其一,“死亡”这一命题;其二,“如何在不损害其他生命的前提下,让孩子了解生命真正的形态”。

家长会上我们分领了任务,为配合“生命角”的建设,我们需要提供小动物。经过家庭讨论,我们决定去花鸟市场挑选了一只小仓鼠。这是采采第一只自己挑选的宠物,也意味着她将部分地对这个小生命负责。

我们和她谈到,仓鼠的夜行性、独居性、食物偏好、禁忌,同时也谈到了仓鼠的寿命。“小仓鼠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年。”“为什么,呜…”

谈论生命教育,不可绕开的便是“死亡”这个永恒的命题。

曾经,当狮子王里的木法沙被踩踏后倒地“沉睡”,她会自信地点评:狮子爸爸在睡觉,小狮子想让它陪着玩。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没有死亡概念的,“客体永存”,会消失当然也会出现,只需要等待,没有永恒的消逝。而现在,谈论到死亡,她开始流泪。成长就这样不经意地到来,思想上的成熟往往更是速度惊人,猝不及防。

作为生命教育,狮子王当然是很好的片子,解释了食草动物作为大型肉食动物的食物,并不是白白被吃掉的,肉食动物死亡后,被埋在地下,在泥土里逐渐腐烂,为植物提供养分,孕育了新的生命,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轮回,生生不息。

生命是一个环,这样的理解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而要让孩子理解到这一点,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另一个“生命教育”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不损害其他生命的前提下,让孩子了解生命真正的形态”。

“怎样真正认识生命”,同样是永恒的课题。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有“学习”的载体,例如书本、教育片。这只是一个维度的认识,我认为远远不够。做得最好的自然教育片,例如BBC的片子,也只是二维平面,与真实的自然割裂开来。在幼儿园的实践中,孩子们会培育植物,这便是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的一个媒介,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手段,我很欣喜我们的幼儿园有这样的能量。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但有了这样良好的开始,我相信在让孩子认识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因为了解到圈养动物的残忍(例如圈养的动物会发生“刻板行为”等),近年来我内心已逐渐认可了“尽量不带孩子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那样畸形的环境中,当孩子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一只斑鬣狗不停地沿着直线往返跑,“动物因为被关起来所以不开心”这样的解释也是非常无力的。而在水族馆里度过的经年累月,又怎可能抵得上浩瀚大海上看见蓝鲸侧身起跃的那惊鸿一瞥。如果我们在错误的地方认识生命,对生命的认识便不会正确。

我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的、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带给孩子的是对自然始终的好奇心与敬畏心,以及一份自始至终的坦然。

她不会认为斑鬣狗和北极熊喜欢绕着笼子走直线;

她不会认为大猩猩喜欢坐在地上吃自己的排泄物;

她不会认为海狮爱顶球、不会认为海豚爱表演;

她不会认为猴子爱吃人们递过去的香蕉;

她也不会认为人类真的到达食物链的顶端了。

……

毕竟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