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面定律”——读俞敏洪《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俞敏洪,农民的儿子、北大讲师、英语培训班的老师、新东方的创立者、上市公司老总、义气的哥们、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无数光环,闪耀世界的名人,谁又能想到在他的人生之中,也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的打压,排挤,不被认可,甚至不被尊重的至暗时刻。
俞敏洪说,进入北大那天刚走进宿舍,有个去的早的同学早就在那里了。而那个同学当时正躺在床上看书,那本书的书名叫做《第三帝国兴亡》。于是,俞敏洪就上前询问同学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那个同学顿时把眼睛拿开,轻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没在理他,而是继续读自己的书。
那种尴尬和不被尊重,顿时让他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于是他后来找来这本书,一下读了三遍。当他把这本书的内容读得烂熟于胸的时候,就又去找那个同学。他说:“咱们来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吧”,可是同学却轻描淡写的说:“我已经忘了”
还有一件事,俞敏洪入学一年以后,因为中途生病,不得不被迫离开学校休学一年,但就是因为这一年,让他在同学之间有种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弃的感觉。他说,就因为休学这一年相当于他在北大留了级,所以无论是他同届的还是下一届的都不认可俞敏洪是他们的同学。
当时有很多同学从国外回来,同届的拜访同届的,下届的拜访下届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去看他,去和他联系,两届同学都不认可他的存在。
他说那时候也曾感到非常痛苦,非常悲愤,更是特别心酸。但他很快明白一个道理,当你只是地平线上的一棵小草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非要看见你?
于是,他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把把所有精力投入其中,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在北大校园里的那段时间,每天宿舍里的开水都是俞敏洪一个人包了,而且不仅负责打水,还包括宿舍打扫卫生。这两件事俞敏洪一做就是四年,而且从无怨言。因为习惯的养成,有一次俞敏洪忘了打水,有同学立刻就说:“俞敏洪你怎么还不去打水?”
他说,即便这样,但他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概念,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换做其他同学,或许会认为这件事做了也是白做的。
俞敏洪说,回头看看这些经历,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
人生就像“揉面定律”,很多意志力较强的人遇到打击、困难、失败的时候,绝对不是绝望的放弃或者顺从,而是更能适应这个处境,你面对的苦难与挫折就像面粉中掺入的水,而掺水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揉,揉来揉去最后才慢慢变成面团,而这个时候的面团,再拍也散不了了。继续往后揉的话,哪怕变成拉面,但是到那时,无论你怎么揉,怎么拉,它可以变形,但它就是不会断。
在俞敏洪的人生里,这样的挫折与打击比比皆是,但他从不感到绝望,而是把所有经历过的困难当成对自己人生的历练,一次次接受着困境的揉搓,所以才有了他后来光芒闪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