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祖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11人  曹来东

元组是Swift编程语言中唯一的一种复合类型。它可以将指定有限个数的任何类型依次整理为一个对象。一个元组类型的形式为:(type1, type2, type3, ... , typen)。元组中的每一种类型都可以是任意的结构体、枚举或类类型,甚至也可以是一个元组以及空元组。元组中的每个元素我们也称之为一个分量(component)。

enum MyEnum {
case one, two, three
}
 
class MyClass {
var member = 0
}
 
// 声明一个元组常量tuple,其类型为:
// (Int, MyEnum, MyClass)
let tuple: (Int, MyEnum, MyClass) = (10, .one, MyClass())
// 声明了元组常量tuple2,其类型为:
// (Int, (Int, Double, Bool), Int)
// 其第二个元素也是一个元组
let tuple2 = (10, (20, 0.5, true), 0)

如果一个圆括号中没有任何元素,那么我们把它称作为一个空元组.

元组比较

let t1 = (1, 2, 3)
let t2 = (1, 2, 3)
 
// 判断元组t1与t2是否相等,
// 结果为true
print("t1 == t2? \(t1 == t2)")
 
let t3 = (2, 3, 4, 5)
let t4 = (2, 1, 7, 9)
// 这里比较元组t3与t4是否为小于关系,
// 结果为false,
// 因为t3的第2个元素大于t4的第2个元素
print("t3 < t4? \(t3 < t4)")
 
// 这个比较将直接编译报错,
// 因为这两个不是相同类型的元组
var b = t1 < t3
 
// 这句也会引发编译报错,
// 因为布尔类型不遵循Comparable协议,
// 所以不能进行比较,
// 尽管这里的Int与Double可进行比较
b = (true, 1, 2.0) > (false, 2, -1.0)

空元组

所谓空元组就是一个不包含任何元素的元组,即 ()Swift编程语言中对空元组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定义——既可以将它用来作为对象或函数的类型进行声明,也可以将它作为右值。

// 声明一个Void类型的常量v
let v: Void
 
// 用空元组对v初始化
v = ()
 
// 将v赋值给缺省对象说明符,
// 这条语句是一条空语句,
// 编译器会直接将它忽略
_ = v
 
var a = 10
 
// 这里需要对result显式标明Void类型,
// 否则会有编译警告+=操作符返回值为void
//所以result为void 空元祖
let result: Void = a += 100
 
// 空元组值也可以被打印出来,
// 输出:result = (), a = 110
print("result = \(result), a = \(a)")
 
// 这里先提前说明一下,
// 空元组也能赋值给Any类型的对象
let obj: Any = result
 
// 我们甚至还可以用is来判断Void对象的类型
let isVoid = obj is Void
 
// 输出:isVoid? true
print("isVoid? \(isVoid)")
 

可以看到,在Swift中可以将对象显式声明为Void 类型,这一点比起其他类C语言都要灵活。这看似没什么实际作用,但却给Swift语法体系带来了完备性.

var loop = 3
 
repeat {
print("Hello, world!")
} while (loop -= 1, loop).1 > 0
 
// 这条if语句已经显示出了警告:
// 'is'测试总是为真
// -= 返回值为Void类型
if (loop -= 1, loop).0 is Void {
print("Yes, it's void!")
}

上述代码执行后将会打印三行“Hello, world!”以及最后一句“Yes, it’s void!”.可以体会一下元组字面量的强大魔力以及Swift强大的表现力。
这样就引入了对于元组字面量的表达式求值顺序问题。在Swift编程语言中,对元组各个元素的计算是有先后次序的,也就是说每个元素之间都会有一个顺序点(Sequence Point)。元组字面量的计算顺序为从左到右,即从第一个元素到最后一个元素。当第一个元素表达式计算完成之后,才会计算第二个元素表达式。我们可以看以下代码例子:

var loop = 2
_ = (loop -= 1, loop *= 2)
// 这里loop的值为2,
// 说明先执行了loop -= 1,
// 再执行loop *= 2
print("loop = \(loop)")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