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怎能缺少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如果说生存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那么生活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活着。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小资范、清淡范,奢华范,浪漫范……每一种生活都有独特的韵味,除了吃饭工作这类生活共性,能与这些不同种类生活都能搭配起来的一种活动就是阅读。
阅读实际上是读书的影子。读书可能意味着最朴质的求知,而阅读就是一种补充、扩散知识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读书赋予了高尚的寓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读书与改变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读书与应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读书与人的精神面貌,举不胜数。
培根曾在《论学问》中这样写读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大概是最直白又全面的对读书的概括吧。
生活就是一个大杂烩,读什么书有用,什么书没有用还真不敢去妄自定论,生活中行行业业都会在人的身上交汇,人也会在生活中反馈于行行业业,什么东西能接触,大概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吧。
读初级中学那会儿,数学教研室的王老师可谓把数学应用到了极致。他家里的宅基地上要修房,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是准备了钱,剩下的事情包工头去办,而王老师把他家要建的新房做了一个数学模型,怎样设计能降低砖块的破碎率,墙体切多宽,高度达到多少,一连串的推算论证,最后估计大约买多少块砖,多少水泥沙子够用。有人说这样子太细致了,细致的有点讲究,其实才不是呢。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学问支撑,没法把耗材推算到一个最小的结余或者浪费的范围,一场数学推算,一来节约的成本,二来降低了切砖浪费,三来减少了竣工后建筑垃圾的清理量等等。后来工作后,慢慢的发现王老师当年所做的工作可能就是“工程造价”或者“工程预算”职业的工作,这难道不能算是读书带给生活最朴实的乐趣吗?
阅读文学明理之类的书,难免能让人产生思想碰撞,对标心灵深处的固有思维,良好的文化和美德自然会留存下来,自身不足之处也会被洗礼,在时间系的延伸过程中感受阅读的正能量。
说到这里就不由得想起了朋友阿杰的经历,2010年高考结束后,阿杰超常发挥的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了,大家为之欢庆,三年的大专生活踉踉跄跄度过,三年来阿杰没有变的就是对阅读的热衷与追求,毕业那年,读过的书仅寄回老家的快递费就花了100块钱,可谓是知书达理。阿杰在机械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后,家里托人说媒给他物色了一个对象小玲,小玲比阿杰小一岁,长相一般,初中毕业后在省城随亲戚打工,到了结婚年龄就回老家相亲。阿杰谈对象的要求不挑剔,只要人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就可以了,小玲也很有礼貌,两人一拍即合,三个月的恋爱期过了之后,婚姻大事提上日程,直到结婚后两家人都是和和睦睦。有一次,小玲拎回来一堆化妆品,说是拖朋友从韩国带的,花了一万三千多,都是好东西,这对于月薪三千的阿杰来说是活生生的大手笔出牌,两人为此发生争吵,阿杰摔了小玲化妆品,小玲打了阿杰一巴掌,把阿杰的衣服剪成了碎片,还推倒了阿杰的书架。仿佛战火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拾,这一“仗”发生在他们新婚后第二个月。
随后的日子,吵架,摔东西成了家常便饭,小玲画风转变之快让人无暇思考。阿杰极力的压住内心的怒火,对小玲由一开始的说服逐渐变成了说教,就像老师在教小孩要怎样不要怎样,实际上没有啥作用。
过年回家见了父母也不打招呼,吃完饭也不帮忙洗碗收拾卫生,整天的在卧室里看手机抱怨无聊没意思。阿杰去丈母娘家里诉苦,丈母娘看他一眼,告诉他“两口子过日子,打打闹闹正常,磨合磨合就好了,没打出个血口来不要告诉我”,失望和沮丧围绕着阿杰走回家里。阿杰的父亲已经快六十岁了,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就去小玲家里谈两个孩子的事,却没想被小玲母亲一句“你儿没本事,连个女娃都降不住”怼回来,老先生没气个半死。
两人就这样耗着,闹着,也不说再见。不知道是心灵的谴责还是良心的发现,2018年的情人节,小玲亲自小厨给阿杰做了一顿便饭,两人促膝长谈。阿杰将他读过的书中的生活哲学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小玲听,小玲靠在阿杰肩膀上,说她感觉生活的很累,没上多少学,没读多少书,也没有个像样的工作,最开始温顺的伪装却还是在时间的推移中漏出粗狂的本性,骨子里也想把日子过好,但以往吵闹的家庭成长环境已经让她形成了习惯,以前在省城打工的几年时间自己养自己,自由散漫,突然结婚了,感觉被束缚住了,内心里难以接受,两年多时间的婚姻生活觉得自己就是个疯子……又有小半年时间,没有接到阿杰诉苦的电话,倒是偶尔在微信里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这种境遇即便是好友,也不大适合过于询问,也许,在阿杰的影响下,小玲调整状态,思过改错,两人生活步入正轨。也许,小玲的一片倾诉并没有压抑住内心旷野不羁的本性,两人最终走向分别的车站。一个人饱读诗书,一个人放荡不羁,他们的境遇就像一个故事,一个夹杂着悲情又滑稽的故事。那个摔碎了的化妆品和推到了的书架,换个角度,它们融成了浪漫清香的气息。
说着读书,说着阅读,不知不觉跑偏了这么多。阅读的最佳状态是能触动人的心灵,它所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智慧的魅力,更是一种独有的气场,就像“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能够与之产生合拍共振,这才是最美好的。
通过书籍传记、影视作品等等传递,我们常会看到或者听说那些伟人、贡献或者影响力比较大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阅读。或是早饭后一刻钟的报考阅读,或是车站机场等候的随手阅读,或是每日书房里定时的阅读,这已经在岁月里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边阅读新消息,开拓新视野,与时俱进,一边阅历人生,修身养性,沉淀智慧。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到生活的节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影响自己所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