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名著学写作: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112-第41回④刘姥姥醉卧

2019-04-06  本文已影响7人  贾萧遥

上一篇: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111

87版红楼里宝玉的卧房居然是粉色系
众人离开拢翠庵,贾母因为觉得“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姊妹陪着薛姨妈去吃酒,自己去往稻香村来歇息。凤姐“忙命人将竹椅小轿抬来,贾母坐上,两个婆子抬起”,自己跟李纨和众丫鬟婆子“围随去了”。

这边薛姨妈也跟众人告辞,回家休息。“王夫人打发文官等人出去,将攒盒散给众丫鬟婆子吃去,自己便也乘空歇着,随便歪在方才贾母坐的榻上,命小丫头放下帘子来,又命他捶着腿”,吩咐身边的人道:“老太太那边醒了,你们就来叫我。”说着也歪着睡着了。

第四十一回写到这里,“刘姥姥逛大观园”这场热闹,已经接近尾声。贾母乏倦去李纨处歇息,薛姨妈辞出,王夫人也终于放松下来,不必再绷紧神经思前想后地忙着照应老太太。曹师先安排王夫人打发文官等人出去、散发攒盒点心,做好善后工作,然后用“随便歪在”榻上、命人捶腿、吩咐交代注意事项,“说着也歪着睡着了”一连串的动作和状态描述,精准还原王夫人的疲累不堪。

长辈们先后离开,各自安歇,“于是众人方散出来”。曹师在此处安排了一组远摄镜头,将山石、草地、绿树、碧水和人物全部收入同一幅画面:“宝玉、湘云等看着丫鬟们将攒盒搁在山石上,也有坐在山石上的,也有坐在草地下的,也有靠着树的,也有傍着水的,到也十分热闹。”读《红楼梦》越多,越感觉曹师本人一定擅长绘画,尤其对于“吴门画派”有很深的研究,《红》书中很多章节的群像描写部分,读来犹如面前徐徐展开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水墨画卷,一不小心,读者就会被带入画面。

没过一会儿,鸳鸯又走过来,“要带着刘姥姥各处曠曠”。从时间顺序来看,这显然不是鸳鸯自作主张,而应该是贾母的安排。

众人也都跟着取笑”---- 曹师只用这一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刘姥姥角色的转变:贾母离开之后,刘姥姥的身份由老太太的贵客,彻底沦为众人眼里的玩具。第四十一回由此进入最后一个场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归入贾府气运线。

这个场景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先写省亲别墅的牌坊,再写刘姥姥内急,最后才写刘姥姥迷路误入怡红院,终被袭卿“解救”。

一群人先“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曹师以刘姥姥的一句“嗳哟,这里还有个大庙呢!”开篇,安排刘姥姥“爬下磕头”,引得“众人笑湾了腰”,再继续写刘姥姥见众人笑自己,就说道:“笑什么,这牌楼上的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这样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众人继续笑:“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着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个大字!”众人笑的拍手打掌。

作为场景开头,曹师通过这段文字顺利完成了过渡任务,将刘姥姥的开心果效应,从屋内的酒席宴上延续到大观园内各处景点。文中刘姥姥的台词,尤其关于大庙、牌楼、庙宇、“玉皇宝殿”,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文字游戏,或暗示线索。由于曹师在全书中隐去了太多的地名、人名,这一部分文字看起来似乎是想隐晦地留下几条线索,以便后人自行考证。

接下来的故事设定,是刘姥姥醉酒“闯祸”,误入怡红院,并且在宝玉同学的床榻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曹师先写众人“还要拿他取笑时”,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中衣。”这一段文字栩栩如生,内急的人古往今来都是一模一样。

众人又是笑,又忙喝到“这里使不得!”于是,安排一个婆子带刘姥姥如厕,那婆子自然只是指给了刘姥姥地方,自己转身走开去歇息。

这时候,曹师把视角再度切换给刘姥姥。先写刘姥姥因为喝了酒,“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又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因发渴,多喝了几杯茶,不免通泄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再写刘姥姥出厕之后,“酒被风禁,且又年迈之人,蹲了半日忽一起来,只觉眼花头眩,辨不出路迳。”因此,“四顾一望,皆是树木山石,楼台房舍,却不知那一处是往那一路去的了。

写到这里,曹师已经把刘姥姥迷路的前因后果交代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接下来,刘姥姥就穿过了被自己认作“扁豆架子”的花障,进了一个月洞门,穿过一带水池,顺着石子甬路,转了两个湾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这一段描写,是怡红院内外布局的刘姥姥醉酒版介绍。曹师以刘姥姥醉眼所见写来,竟一样的流畅自然。

进屋之后,曹师通过刘姥姥先后遭遇画卷女孩儿、葱绿撒花软帘、四面玲珑墙壁、碧绿凿花地砖、雕空紫檀板壁穿衣镜,直到“其力巧合,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见到了“一副最精致的床帐”。在刘姥姥的词汇中,“最”就是形容质量的顶格上限,只能以一个“最”字来表达。曹师这种将人物身份与习惯、口语、动作、眼界甚至语言模式完全相符的造词遣句能力,令人钦服至极。

刘姥姥看见床帐之后,由于“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便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这一段的写法,与王夫人睡着的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边刘姥姥睡着,曹师又另外写专心等刘姥姥回去好“跟着取笑”的众人。结果左等不见,右等不来,连“板儿见没了他姥姥,都急的哭了”。然后众人才各处搜寻,发现找不到,袭人才站出来“度其道路”,指出刘姥姥肯定是喝醉了,“迷了路,顺着这一条路往我们后院子里去了。”袭人又分析了刘姥姥走不通路线的不同结果,最后说,“我且瞧瞧去”,一面想着,一面回来,进了怡红院。结果发现“几个看屋子的小丫头已经偷空顽去了”,家里竟然没有人。曹师这么安排,一是为读者解惑----刘姥姥之所以能顺利进入宝玉卧房,是因为看家的小丫头们,都已经偷空顽去了;二是暗写贾府气运颓势已现,下人们越发肆无忌惮,得空就“顽去了”,整个内府管理体系有崩溃的征兆。

袭人见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到了“鼾声如雷”,忙进来,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曹师这一段分别从声音、嗅觉、视觉三个方面,从袭人的角度描写出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憨态。

袭人心底善良,“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好向刘姥姥摇手,不令他说话,自己赶紧熏香善后,同时安慰刘姥姥“不相干,有我呢。你只说你醉了,在外头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你随我出来。”袭人领着刘姥姥出来,到了小丫头们的房中,“又与他两碗茶吃”,刘姥姥才觉得酒醒了,就问刚才这是哪位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的一样。”袭卿才笑说,“这个是宝二爷的卧房”,唬得刘姥姥再不敢作声。袭人这才领了刘姥姥从前头出去,见到众人,只说她在草地下睡着了。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第四十一回至此全部结束。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