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静思
原创首发
作者:王玉才
我爱静思。亭中听风,伞下看雨,任风撩起衣摆,凭雨打湿裤管,放飞思绪,随风随雨,到天边,到幽微,去追寻,去发现,追寻心灯,发现真谛。
我爱静思。晨起托腮,听鸟絮语,看花吮露,鸟不惊起我不动,花不抬头我不走,渐醒夜迷,淡出夜影。 晚寝迟眠,思鹿奔驰,想鱼畅游,小鹿呦呦鸣,儿鱼抖抖来,悄入梦乡,编梦娱心。
我爱静思。他人只知我静,不知我思,疑为迂呆。我自如是,从未悔改,少年是,中年是,如今依旧,被老母责过:发什么呆?被老师训过:开什么小差?被老婆斥过:喊你耳聋吗?
为了辩解,为了自我安慰,我观察反思,其实不只我呆,很多人都有一些呆劲。一些人爱卖呆:狗咬上墙头,狗不咬又回头。这类人好奇心强,爱凑热闹,满腹故事,随性活泼。酒桌上尤其如鱼得水,刚果(金)发生了枪战,圣马力诺下了一场大雨,谈兴更比酒兴浓。其间有的人,大大咧咧,早上起来不知道袜子放哪儿,却对张长李短,趣闻逸事,如掰脚指。
我属于后一种,爱发呆:空无一物相半天,半塘枯荷看不厌。这类人好静,爱独处,看似什么都不上心,其实内心充实,一人不朋却友天下,鲜有寂寞之忧。
卖呆,固然不是静思;发呆,亦不是静思。
静思者,于静处以思考也。 静思,关键在思。静而不思者,似呆,真呆,是潮退沉沙,起波则流,无思想,无灵魂,无自己;思而不静者,似燥,真燥,是迎风点烛,忽隐忽现,则烦,则乱,则不安。
静思能发现熟视无睹的现象,静思能参透耳熟能详的问题。
静与思是一幅画,宁静是背景,思考是灵魂,构成人生的美好。
静与思是连体儿,静是内心的安宁,思是思维的飞翔,静与思的旋律,演奏着生活的华章。
我爱静思。静谧的时光里,心灵如一朵悄然绽放的花,于无声处聆听生命的低语,露珠般澄澈的心境映照出世间的纯净与美好。静思如月影下的林间清风,似夜空中的星辰之光。
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听着老婆的鼾声,想着远山的呼唤。身边有伴有温暖,远方有诗有所托。
我爱独坐书斋,或闭目,或望向窗外的夜空。四壁清寂,一灯伴我。天幕深浓似墨,沉甸甸地压弯新竹,星光几粒,渺茫闪烁,仿佛世界尽头寂寞的眼睛。案上茶水渐凉,轻烟袅袅地飘散,随着灯影微微摇曳,照见他和她的身影,那是牵挂的人在报信,那是景仰的人在神交,那是秦皇汉武的雄姿再现。
静默之中,思绪如悄然生出的青藤,无声无息地蔓延爬行。我似乎看见帮助织女的那棵大槐树,在寂静里默立着,枝干虬曲,皱纹遍布。它不言不语,满身岁月刻痕如一张无声的嘴,诉说万年风霜雨雪、日月轮转和作伐故事。它扎根泥土,仿佛已与大地融为一体,在不动声色中,把沧桑与见识全都藏进一圈圈的年轮里。
静思的深处,万物之形影渐渐明晰,恍若雨后初霁,尘埃落定。静思并非无物。它是思虑沉淀后的澄澈湖泊,映照出我们灵魂的底里。唯有在静思的湖心泊下心舟,才得见那卖呆中永远失落的,自己的倒影;才得见那无形的大手,搅动世界的风云。
静思既非消磨光阴,亦非对世界的背过身去;它如磨镜,只为擦亮蒙尘的慧眼,去窥探世间万象背后那不易被发呆察觉的深沉纹理。灯下翻书,书页如落叶,我可以细细辨读着那些无声无字却亘古长存的秘密。在静思里,生命真意方才缓缓显现,如同古树年轮中藏匿的无数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