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生活家

还没吃够这几样秋日必备,怎么有勇气迎接冬天呐!(上半场)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1人  念念同学么么哒

以为,不怕贴秋膘,是对秋日生活最大的赞美,之一。

尤其是北方立冬之后,一夜之间强冷空气扑面而来,让人清早一出门就要懊恼不已:“啊,忘穿秋裤了……”

是不是你?好吧是我。

不过我已经及时换上厚的打底了。嘤嘤嘤,感觉冬天来得猝不及防。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天气一冷,就想窝在被子里,套上厚袜子,抱着猫,打开音箱,抽本书,暖暖和和地翻上两页,然后睡过去。睡到时空错乱时醒来,发觉肚子已经抗议多时了。

我饿我饿!”它毫不客气地叫嚣着,举牌抗议。

这个时候,就务必得吃点什么了。吃点什么呢?

想到寒冬将至,可是秋天的食物还没有吃个完整,空空如也的肚子尚未装满,像是没有填满腮帮子的松鼠,是会让人没有勇气迎接寒冬的呀。

索性,今天就一口气送上。在真正的冬夜到来之前,如果还没有吃到这几样代表性秋食,今晚就一块吃个够吧!

先来开启上半场。

1.

>>螃蟹大哥<<

说到秋食,首先必须祭出这位美食界的一霸——螃蟹大哥

秋风响,蟹脚痒,茫茫神州大地上,吃货的口水流两行。

真·鲁迅先生曾经发出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是对勇于吃蟹者的高度赞扬了。

于是我开始想了,向来横着走路的螃蟹大哥被蒸熟了摆上餐桌的时候,也许会为此心生宽慰:虽然我死了,但是吃我的人变成了勇士,我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得值得了。

不错,蟹大哥看来也是经过鲁迅先生认证的真·阿Q

虽然几经辗转,很多年以后,我们早已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但是勇士的头衔,还是可以时不时挂一挂的。一大盘刚出锅的蟹端上来,第一个下口吃的人总是会获得多一点的关注,勇士的意义还在继续。

张牙舞爪的螃蟹大哥,就像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威风凛凛地用它们肥美的肉体满足着我们填不饱的食欲,让我们在月圆花好、凉风习习的秋夜,禁不住感叹一声:

活着真好

2.

>>栗子小妹<<

秋冬季节的当家美食家族里,栗子小妹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说螃蟹大哥率先抢占到了C位,那么C位右边的第一个上位,就要留给这枚栗子了。

栗子的经典吃法不用多说,糖炒板栗、板栗鸡、板栗排骨、板栗蛋糕、板栗粥等等,尽情发挥即可任意享用。绵甜温厚的口感,给了栗子极大的包容性,搭配冒着凉气的季节食用,可谓最佳方式。

怪不得有人说,秋冬天气要是不吃点板栗,就像暮春时没吃上野菜,盛夏里没吃到西瓜,这心里总会空落落的。

而我对栗子的最初记忆,是小时候爷爷在临近年关时,从外地带回来的一大袋生栗子。

小的时候,爷爷常年在外地的厂子里做技术员,据说技术很好,远近闻名。每到过年时,他都会买一大批好吃的回来,给我们做新年的必备礼物。

这些好吃的几乎都是平日里见不到的超能力物种,比如巨大无比的橘子,单单一瓣就快赶上平常买到的一整个橘子了。还有很多超繁密的香蕉串、肉感超饱满的肉肠、吃了两个季节的超多的葡萄干,还有这超大一袋的新鲜栗子。

几乎从不下厨的爸爸把这些栗子倒到大锅里,用水煮熟了,招呼我们去品尝。我好奇地剥开来,是红薯一样香甜的口感,好吃。

后来的一整个冬天,这一大锅煮好的栗子就是我最亲密的零食之一。

有事没事举个栗子,是儿时冒着香气的欢乐时光。

如今,爷爷离开我们已有十几年了,街边的栗子香味扑鼻,但再也没有儿时的味道。

栗子小妹还在长大,栗子小妹不想长大。

3.

>>柿饼姑娘<<

豆瓣高分美食纪录片《水果传》,在第一集《变身》里,将柿子列为了出场选手之一。里面讲,这些生长在陕西马家坡的柿子,在每年的霜降一到,就要开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去皮挂晒,让西北风带走水分,经过揉捏软化脱涩,一个月后柿子彻底糖化,完成第一次变身——拥有了金红的颜色和柔软的身体。

接着,将它们两两配对成组,压成鸳鸯饼,盖上“被子”,在黑暗中做完一场甜梦。第二次变身就在这里完成——表皮形成糖浆和糖霜之后,完美的柿饼就出炉啦!

有人说,柿子与美,从来脱不了干系,美景,美味,都是它。北宋诗人张仲殊赞美它: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而更有名的当属《西厢记·长亭送别》里的句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里的霜林,有人将它解读为蒲州城外的柿子林,也觉合乎情理。

不过在我看来,抛开特定的悲凉气氛,柿子实在是跳脱和温软兼具的代表。

年轻的柿子是十六七岁的姑娘,有着红通通的脸蛋,色泽饱满,正值婴儿肥,是天真的活泼可爱,是亮在秋天里的眼睛。

及至一番阅历后成了柿饼,繁华减退,就有了稳重和质朴,是点在秋日里的温吞火焰,散发着时光的香甜味道。

不卑不亢,在秋风中独立,柿子与柿饼,形成了美的协调与统一。

4.

>>南瓜娘娘<< 和 >>红薯妈妈<<

今年刚一入秋,天气还在从酷暑稍稍转凉,我的胃管家就开始向我发出号令:想吃南瓜,该吃南瓜啦!

好吧,是时候迎接南瓜娘娘了。

将南瓜洗净,圆的长的均可,内瓤掏干净,切成和红烧肉差不多大小的一块一块,加上少许盐,入锅闷蒸。等到它们逐渐变软、独立个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迷糊,及至用筷子戳一下达到柔软成泥的状态,就可以出锅了。

黄灿灿的一大盘端上来,等待已久的眼神可就再也离不开,一口气能吃掉一大半。

南瓜娘娘用她的温柔和包容,迎接着我们嗷嗷待哺的小胃口。那是童年里最满足的一段时光。

是啊,小孩子的愿望多么简单,也许只是这样一盘口感绵密的南瓜,并不需要很多钱,或者华丽复杂的做法,却可以让很多个简单的日子变得雀跃起来。

我是那么爱吃南瓜的小孩呀,这可能跟小时候家里一直没有南瓜有关,只能从集市上买来,又因为交通不是很便利,并不能常常吃到。

而妈妈版的闷蒸南瓜,也永远是珍藏的最爱。

及至长大以后,南瓜的另一种做法——蛋黄南瓜成了另外一种惊喜。蛋黄和南瓜,淳朴的两样食材融合在一起,吃一口下去,让人想起家乡。

和南瓜娘娘有着相似性格和关联的,就是红薯妈妈了。

很小很小,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年,我整个冬天都住在外婆家,因为可以每天都吃到甜甜软软的红薯!无论是煮的,烤的,还是红薯干,我都觉得那是人间美味。

一个冬天过去,再次回到自己家,我已经吃成了一个小胖子,一家人见了都好欢喜。

仔细想来,儿时对各种主食一概挑剔,对大多数肉菜也不甚热衷,而瓜果、杂粮一类却一直是心头所爱,怪不得小学到初中我都瘦成了一道杆,身高也一直很迷你。

啊,如今想来好难过。

~吃饱了吗?

中场休息一下吧~

一个预告。

下半场即将登场的有:

桂花糕仙女,干果弟弟,火锅表哥 等

暂且想到这么多啦,欢迎补充~~

明晚(也许可能大概)继续约咯!


这里还有一篇关于吃的,戳一下:

没想到丨“生活方式博主”老舍先生在写秋天时,都写了些什么?

~~冬天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