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浅谈群体心理——再看肖战粉丝事件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人生如此美好

【文章说明】

我仅是站在客观角度上去浅谈网络事件中的群体的行为和心理,所有的理论参考的书籍为《乌合之众》这本心理学书籍,如果我的分析不到位,让您感到冒犯了,还往原谅。我不是公众人物的粉丝和对立群体,所以概不站队支持某一方群体的观点和行为。

我为什么会关注这个事件呢?首先作为不长期关注娱乐八卦的我,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关注粉丝圈和同人圈的事件,只是我在看财经公众号报道的时候,偶然得知还有此等影响深远的情况。偶像粉丝和路人党的史诗级“网络舆论大战”,我不怎么关注,我更对其背后的商业资本势力的运作更感兴趣。后来热度减少一部分之后,我今天看到书桌上的《乌合之众》这本书,才突然意识到这两类对立群体的“网络舆论战”的影响和规模,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考虑。

我从本书中5个主要的观点来去分析这两类群体心理感情的特点和影响。

一,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作者指出群体的心理表现是急躁的,而且非常容易冲动,在受到一些刺激因素的影响之下,群体就变得非常容易被情绪控制,包括群体之间的愤怒情绪极其容易受到传染。粉丝因为不满同人作者对其偶像的形象的侮辱,对同人文网站的大规模举报,导致其在国内关闭,绝大多数的同人文爱好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包括同人文爱好者的诸多亚文化圈子的网友纷纷开始了反击,包括举报偶像代言的产品,恶意对其影视文化作品进行低分评价,导致其商业地位和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两类群体的举报的范围之大,影响非常深远,涉及的人数众多,在网络上导致了非常大的舆论风暴,偶像的形象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而其中两类群体之中的愤怒情绪的传染,更是波及整个网络圈,其消息一度传到了国外。粉丝群体和同人文群体,他们内部受到非常狂热的情绪的影响,以至于做出他们在理性思维下难以做出的行为,无论是恶意举报还是刻意低分评价都对这两类群体之外的其他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偶像代言产品的全面下降也对其他消费者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影响。

二,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偶像的粉丝群体大多数都是女性,其中包含诸多的未成年人,而经过网络曝光其粉丝群体的某些人对未成年人作出了价值观上的恶意暗示,不包括在其不具备的资金条件下,为偶像进行打赏冲榜,对未成年粉丝的不分心理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一度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其中反映的是群体中的个人非常容易受到群体之间的暗示,无论这样的暗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因为所属群体中的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不免会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部分人士对其的推论是,可能是相关利益团体的刻意所为。

三,群体情绪的夸张和单纯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无论是好还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简单和夸张,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强化,就是不管是什么感情,一旦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和非常迅速传播,他所明确的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粉丝群体目标主要是维护偶像的形象和宣传个人形象,所以才会去举报同人文网站,对不利于偶像的言论进行批评和攻击。

在以同人文爱好者为代表的群体,其主要目标是维护同人文的亚文化圈子,抵制举报偶像的产品和影视作品。

其中粉丝群体中的部分个人在网络上发表了非常不恰当的,涉及人身攻击和恶意造谣的言论,使得对立群体的愤怒情绪得到了进一步升级,随之其对偶像的抵制行动,达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加速,几乎是在三天之内设计偶像的,所有产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商业公司对于偶像之间的合同解约瞬间增多。同人文群体的单纯的愤怒情绪使得自己扩大力量实现目标。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粉丝群体的更大程度的举报和批判。所以简单而夸张的愤怒情绪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群体的偏执、专横与保守

这一部分心理主要表现在粉丝群体之中,因为部分个人在网络上发表的恶意攻击的言论,使得粉丝群体表现出的专制和专横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抵制,社会的主要舆论也是偏向于同人文爱好者的群体。其事件表现在4月末,部分微博账号的举报,导致其封号。使得沉寂了大半个月的舆论事件,再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相关主流媒体再次发表相关报道,使得事件愈演愈烈。

那么这两类群体有没有在其事件中做到互相的理解和包容呢?是有的,只不过人数较少,没有形成很强大的舆论优势,主要的舆论还是在两类群体之间的对立,绝大多数人已经深入一个群体,很难再跳出来对另一个群体的行为进行客观上的理解,因为群体中表现出的独特的保守文化,使得在群体内部很难有独立包容的思想存在。

五,群体的道德

书中所定义的道德,是指持久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包括人格上的互相尊重等。

但是一旦陷入群体之中,群体中的个人常常会表现出来野蛮人所具有的破坏性的本能,为一些道德感的约束,会在群体中常常失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