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经历,别是一番滋味
高考在我们国家,是一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每年到了高考的日子,“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高考让路。”成了最响亮的口号。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然而我的高考经历,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1977年的10月,千里之外的山西太原市洗煤厂的建筑工地上,我挥汗如雨的干着活,我的任务是搅拌盖房子用的水泥沙浆。几个人用板车把沙子、水泥、石灰等材料运到简易搅拌机里,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成灰浆,这是建筑工地上最脏最累的活。
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好不容易熬到收工了。穿着浸透了汗水和灰尘的工作服,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工棚。我习惯性的描了一眼门口的一只木箱子,邮递员每天把来信放在这里。翻了翻发现有我的信,迫不及待的打开看起来。信是我大哥寄来的,他告诉我国家恢复高考了,在今年的年底就要考试,你是不是应该回来参加考试。
看完这封信,心中五味杂陈。真能够考上大学,我的命运就会改变。但我这个一身臭汗的民工要去参加高考,说出来会让人笑掉大牙。怎么办?思忖良久想出一个主意,顾不上洗漱就去找工队的领导,没好意思说回家参加高考,我撒谎说:家里来信说母亲病重,我要请假回家。
第二天一早,背上行李坐上火车回到家乡。
这时离高考已经不足两个月了,公布的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和化学。当翻出高中时的课本时我傻眼了,和公布的考试范围一对照,内容几乎对不上号。
我用过的课本中,语文都是一些毛主席著作文选,如《鸡毛为什么能算天》什么的;政治大部分是毛主席关于哲学方面的著作文选;物理化学就更不沾边了,我用过的课本叫《工农业基础知识》,分物理部分和化学部分,物理部分主要是柴油机的使用和维修,化学部分是化肥的合成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些高考根本就用不上。
后来听别人说,有一套课本叫“四省统编教材”简称四通版本,分初中和高中上下两部分。比我晚好几届的学生才有。大家都在找这套课本,一时间根本就无法找到,只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胡乱复习。
虽说高中毕业,其实没有学多少东西。当时中学的学制是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又正值落实“五七指示”的高潮时期,我们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学工、学农、又学军。每天早上都是身后打着背包,手里拿着铁锹去上学。学校就有校办工厂,还养着猪养着兔子,还种着几十亩地。
除了这些,还经常到生产队帮助农民除草捉虫子,星期天节假日还要回自家所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学习。
再说,我高中毕业都快五年了,学的那点东西也早就忘光了。没有多少复习时间,又没有合适的教材,可想而知我的第一次高考,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1978年的春节过后,又有了新的消息,高考时间改在了7月份,两次高考相差只有半年的时间。这一次我不敢再大意了,千方百计找了些教材,每天晚上学习到凌晨两、三点钟。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后来的妻姐,经常晚上下班后回到村里给我辅导。
当时下了多大功夫,有两件事窥见一斑。一个是那次高考过后,我每天晚上学习的那张桌子底下,地上的砖都被我踩磨得凹下去一个坑;另一个是高考录取体检时,我一米七还多的个子,体重只剩下一百零三斤。
到了高考报名时,又有通知说大学和中专要分开考试,大学考试内容为初中和高中的全部内容,高中内容为主;中专考初中的内容,考试科目相同。为了稳妥起见,我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报考中专。反正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好歹也算有了正式工作。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来说,也算是不错了。
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也许是错的,如果努一把力能考上大学,后来的人生之路说不定就大不相同了。
1978年7月,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考场设在我原来就读的中学,,两张双人课桌紧挨着,每个考生独坐一桌。即使那样考试时只顾答题,根本顾不上和旁边的人商量。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收卷时草稿纸连同试卷一起交,改卷时草稿纸上答对的题也算分,记得在数学考试时,我就有一道题是答在草稿纸上的,没有来得及抄在试卷上,改卷时也给了分,最后数学得了96分。
没想到就是这个数学分数,后来竟然影响了我的人生走向,这是后话这暂且不提。
好不容易等到公布高考成绩,我们村五十多个考生只有两人过了分数线,我的分数最高,一家人自然高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9月就快过完了,别的村考上了的人都已经陆续去上学了,我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由于改革高考制度不久,许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推荐制里,依然认为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大学。一个和我们家族并不友好的人,当着好多人的面挖苦我说:“没戏了吧!看你那双粘满猪粪的脚,还想上大学!”当时我被说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但我相信考试分数过了录取线,国家不会说话不算数的。
在煎熬中又过了几天,我终于收到了那张望眼欲穿的入学通知书,是一所中央部署的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是当时很火的石油系统的办的。后来我们才知道,由于是新开办的学校,虽然早已提取考生档案,但校园建设未能如期完工,所以推迟了入学时间。
入学以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们的入学通知书明明写着“xxx专业学校”,是培训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的,入学后却成了师范班。原来当时我国正在加大石油开发力度,各方面的人才都十分短缺,企业的职工子弟学校师资缺乏,急需培养一批中小学教师,学校选了一些有民办教师经历,某一学科高考成绩比较突出,开办了师范班。
就是这个不伦不类的师范班,让我踏入并不如愿的教师行业,命运又一次和我开了一个玩笑。
上班几年后我又一次卷入了成人高考的大潮。改革开放后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高学历的待遇越来越优厚,在职学历教育如火如荼。
中专毕业后的第七年,我又一次加入了成人高考大军。由于已经娶妻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教学工作又十分繁忙。困难程度并不亚于当年的普通高考。
虽然每天晚上都是秉灯夜读到凌晨,但由于时间隔的太长了,复习起来还是相当吃力。于是这一年的成人高考又以失败而告终。
但为了圆大学梦,第二年又加班加点苦苦复习了一年,终于考上了一所脱产制成人师范专科学校。
不过我再次踏入学校大门时,已经不怎么适应学生生活了,再说还有一家老小实在放心不下。一个星期之后我便打道回府了。
通过朋友关系,把我的成人高考档案转入另外的一所函授制的学校,只是每年的寒暑假才去学校上课,但学习质量肯定不如脱产全日制的。
函授大专毕业后又过了三年,学历大战进一步升级,我们这里大学本科学历又成了评高级职称的先决条件,就这样我的高考之路又得继续下去。我再一次投入到夜以继日的复习中。
经过难以言说的苦读,我第五次踏入高考考场。虽然是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形式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录取分数要求没那么高,矬子里面拔将军罢了。
这一生我经历了五次高考,哪一次都要奋力拼搏,哪一次都要竭尽全力。然而,后面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高考,对我的事业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影响,人生的轨迹再也没有能够改变。
每每想起这些,心中五味杂陈,别是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