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本小本本
夏日的午后,阳光渐渐被汇聚而来的乌云所遮挡,小尤看看天色,一场暴雨即将到来。“叮咚”,她的微信收到一条新消息:“要带老大昌吗?”小尤的堂姐发问。
“又是老大昌,这是第几回了?”小尤想,看了看天色,边在输入框里打上了“不用了”三个字,但在即将要发出之际,又犹豫起来,转而回道:“你买了啥?”堂姐发了一通语音过来,报了一串菜名。这......小尤觉得并没有很想吃。
老大昌是上海的一家老字号,卖各种的点心和熟食,但小尤以前从没吃过,所以不知道他们家具体卖什么,只是最近才开始有了概念,这还要拜小尤的堂姐所赐。
第一次是发生在堂姐到她家吃了顿饭的几天之后,堂姐发消息问要不要帮忙带老大昌的吃食,小尤想着尝个鲜,买了几样点心。第二次是端午节送粽子之后,堂姐又去老大昌,问她要不要带吃的,小尤实在没什么想吃的,问她妈妈也摇头,就拒绝了,结果堂姐回了她六个点,转头给她妈打了个电话,确认是否真的没有想吃的,搞得小尤哭笑不得,我还能骗你不成?这回是第三次,小尤这一思考,就回过味儿来了,知道不好再拒绝了,就又让堂姐带了几样熟食。
在等待堂姐“送货上门”的时候,小尤妈妈也没闲着,拿出家里的蛋黄酥,还有做的几样点心打包了起来,准备给堂姐。小尤知道后拍案而起,说道:“千万别!”
堂姐有这一出就是为了还上次粽子的人情往来,第一次小尤“不识趣”,没返还成功,这次算是个了结,如果再收回礼,那不就是两相抵消,意味着她还得再还一次。
“我的娘啊,做人太复杂了!”小尤不禁大声疾呼,她需要一本小本本!
听了小尤的劝,妈妈最终没把打包好的点心送出去,这笔账算是清了。
《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原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是由这句话来的,联想到这次的事儿,小尤不禁拍案叫绝,可不就是嘛!
端午节的时候,小尤妈妈包了粽子,等过了些时日,一家人把粽子都吃进肚子里后,回头一总结,包了一顿粽子,自家人吃的只占了一小部分,大半都送人了。想想当时小尤妈妈说什么来着:“真想不通到别人家去包粽子的人,都忙活到别人肚子里去了。”老尤此刻一针见血地说:“是啊,我们家是不上门服务,我们家是不仅包好,还烧好了再送上门,比上门服务还到位。”此话一出,小尤妈妈顿时无话可说了。
上门去给人包粽子可能是一锤子买卖,彼此说好报酬,然后提供服务。小尤妈妈这样的可算是人情往来,看似一样的行为,内含却不一样,还带长尾效应呢。你看,这个过了一个月才算是妥妥地了结。
如果小尤有一本小本本,此时应该写上:今日堂姐帮忙带老大昌熟食一份,为端午节赠送粽子的回礼。
而这个小本本会在有生之年源源不断地被这记一笔,那记一笔,不仅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可能还会在他身后被其亲人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