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济学》读后感一

2018-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颖颖姐姐

“如果品牌无法在连接消费者上创新,那就意味着将市场拱手让给那些发现里市场奥秘的挑战者。”这是《故事经济学》这本书开篇章节的引言。的确,在信息爆炸且快速迭代的时代,消费者对重复套路的耐性逐渐降低,这也致使营销不得不千变万化,去努力保持与消费者动态连接的关系。

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营销从业者,我们一定要明白,不停转变的套路,做不到长久,唯有抓住一些人类所具备的、任凭岁月打磨都无法磨灭的存在,才有可能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门。那到底是什么,能够让消费者“自投罗网”?《故事经济学》告诉我们,“所有商业战略等目标都是为了打动人心”,那么引导消费者对品牌探索的动机,就是始作俑者。

借好奇心的手,牵着你鼻子走

故事的诞生,是人类拒绝“人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第一次反抗。故事是载体,也是人类死后唯一生的可能。后来,世界愈加丰满,我们具备了想象的能力,而故事也被赋予不仅仅可以连接过去,也成为描绘未来的画笔。于是,我们越来越沉迷创造故事,也无法自拔的开始主动了解或动人或刺激的情节。当这一特点慢慢成为浮现,品牌也立刻迎合,成为讲故事的人。

用什么故事留住你,我的TA

品牌在把所想传递的信息故事化之前,要先明白,我要把故事将给谁听?他们像听什么类型的故事?其背后的意思即,品牌要了解受众,也要理解受众。做到了解最好的办法即走进TA ,这里品牌可以考虑通过问卷调查、受众采访、或通过销售连接他们。而理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动作,这需要你对的行为特点有深刻洞察,是长期数据分析及深度/定期探访才可能实现的。

所以,品牌生产故事是一个相对复杂,动态更新的过程,绝不是营销人员主观“拍脑袋”可以完成的。培育故事需要土壤,土壤需要不同职能者共同经营,绝非易事。

也许,要真正明白用什么故事留住 TA,先把自家的内部协同效率提高再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