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太宗认为曹操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亲自为文祭魏太祖,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曹操是宦官曹节的孙子,太监是无法生育的,于是从夏侯家过继了曹嵩。曹嵩也就是曹操父亲,这也是夏侯渊、夏侯惇是曹操堂亲的缘由。桓灵帝时期大权多数由亲近的太监掌控,十常侍权力很大,官员选拔任用和废黜基本都是十常侍说了算。曹操也算官三代,所以他当校尉时杖杀十常侍张让的叔叔才能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早年曹操逍遥自在,飞鹰走狗,没多少人觉得他很有才能。只有许子将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多权数,所谓权数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权数不是一个好词语,因为隐约含着诈术。
曹操早年深通兵法,多谋善断,用诸葛亮的话说‘’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但是‘’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信任李服而李服图之‘’。他在征伐张绣时,在张绣已经投降情况下,把张绣的婶婶睡了。这是犯了军中大忌,直接逼反张绣,导致长子曹昂和侍卫长典韦被杀。曹操好色是一大缺点,而且不喜欢小姑娘,喜欢别人家的媳妇,这是丧行败德的源头。他的世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也有样学样,攻打袁绍时夺了袁熙的老婆甄宓,也是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原型。曹丕后面宠爱甄宓,并且把她立为皇后,所以有人讥讽‘’曹氏好立贱‘’。
曹操的另一个缺点是多疑。城府深的人多数智慧也充足,但是想的多的怀疑也多,做事肯定很难磊落大方。所以曹操外虽宽仁,内实猜忌。驱祢衡于江表,杀杨修于鸡肋。荀彧早年给曹操出了许多奇谋密策,延揽人才,只是反对曹操受汉九锡之礼,曹操竟以空函之计逼其自杀。在人才使用方面没有跳出格局,多使用夏侯和曹氏将领。于是在司马懿设计去除曹爽的时候,竟然发现没有几个将军匡扶社稷。
而在攻徐州陶谦时,更是因为泄私愤,屠杀无辜百姓,焚毁房屋,挖掘坟墓。古人云:拯危救乱得享太平,自古没有滥杀无辜的人可以创立太平盛世。
得天下者当逆取而顺守。当天下无主时,多用谋略诈术武力;而当天下平定时,当弘扬礼义廉耻,树立规则遵守规则,否则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如何成功?
诈术用于乱世也只能一次,而诚恳厚道方能延揽人心,社会方可长期稳定。这也许是儒家和兵家、法家的视角不同,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人的教化和道德培育,也就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儒家行帝王之术,法家则行霸王之术。法家和兵家则更强调奇谋秘策,《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常年用兵使得曹操更加缺乏安全感,加之过于好色滥杀,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说曹操"万乘之才不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