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防护婚姻育儿想法

警惕!这五大“爱”的细节,正在杀死孩子的兴趣细胞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16人  棒棒猪儿童安全研究中心

“别动,脏!”“别摸,危险!”“你来做什么,又没你什么事?”……

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

“我还不都是为你好。”

......

总是一味把我们塑造成理想中听话的好娃,却让我们难以活出真实的自我。

这个看似正确的教育“模板”,往往正在一步步扼杀孩子的兴趣细胞。

(一)替孩子包办一切

在我们的教育观念里,出了差错往往就代表着失败。我们从小不被允许犯错,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

害怕犯错和过度溺爱的心理,让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去做事情。小到穿衣吃饭、选择玩具,大到一些决定,都习惯包办的方式。

​ 就像被闹得沸沸扬扬的林妙可一样,我们在可怜这位花季少女的同时,更多的是指向了她的妈妈。

我们能说她的妈妈不爱她吗?只是她爱的方式太残酷了。她控制了孩子最宝贵的十年的成长,她压抑了孩子最天真无邪的天性,使得孩子逐渐失去了自我和独立的能力,心理成熟度仍然停留在童年的水平。

因为妈妈已经帮她安排好了一切,她的过去的十年,甚至十八年都是被妈妈控制的人生,而她只负责听话即可。

殊不知,实践出真知,爱动脑爱动手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这种包办行为,不仅会扼杀孩子独立自主的天性,更会抹杀掉他们脑海中的民主意识。

况且,一味地替孩子代劳,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亲身去接触美好感知真相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形成选择恐惧症,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二)对孩子简单说不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来源,探索兴趣是一种天性。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家长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种种要求。

比如,孩子想去学游泳,但是家长担心不安全所以拒绝;孩子想去学舞蹈,家长担心影响学习而反对。

面对孩子想去做一件事,如果家长总是简单的一个“不”字,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当初对事物的热情。长期阻止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只会让孩子更加无知。

其实,与其告诉孩子不要去,不要做,不如好好跟孩子分析利弊,教会孩子承担后果。更重要的是,远离危险并不一定安全,关键还是要学会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三)盲目将孩子与他人对比

中国的家长都喜欢比较孩子,而大部分都热衷于比成绩。谁家的孩子爱学习,考试成绩好,往往都会被众人夸赞,就连捧回的奖状都能是三好学生。

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只会学习从不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顶多成为学霸,而会玩的孩子却有无限可能。

越是在孩子该玩的年纪,越是应该保护孩子的特立独行。可怕的不是孩子贪玩,而是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

如果硬是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一味想让孩子按照别人的模式走,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四)给孩子提供标准答案

在孩子小的时候,面对他们脑袋瓜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很多家长给孩子的答案往往都是统一又标准。

比如,孩子问为什么黑板是黑色的,有家长说因为它本来就长这样的,有家长说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也有家长说黑板必须得是黑色,不然为什么叫黑板?

事实上,不是每个问题非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与其用一个比较敷衍、有时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的答案来搪塞孩子,不如直说不知道,或是带领孩子一起去找寻答案。

如果家长总是忽视孩子的另类发问,而直接甩给孩子一大堆标准答案,这无疑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让他失去思考的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发散思维是一种天性,这往往会让他们拥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五)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

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其自身遵循的规律,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前四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反而会消减孩子的创造性,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严重阻碍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以后变笨。

同时,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抽象知识,会将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事物的关注,从而丧失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做父母不易。我们都担心着孩子的成就和未来,为了避免孩子犯错少走弯路,恨不得代替孩子披荆斩棘,只给他留一条康庄大道,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安排好,恨不得把我们认为"对的""成熟的"经验一股脑的灌进孩子的脑袋里,保证孩子永远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但是我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我们的视野也是有限的。

孩子虽然在我们的安排下能够貌似平安健康的长大,但是他的终生成就最多只能成为另一个像我们一样的人。棒棒猪建议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试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