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欣赏的不是艺术,而是公知度
大多数人欣赏的不是艺术,而是公知度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
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
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古人云:“识透人情惊破胆,看穿世间心胆寒。”以外在身份地位和衣着相貌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尤其在当今这个崇尚名利、爱慕虚荣、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更是如此。
宗教界也不例外,别以为宗教信仰者就有多么高尚,就不是势利眼,就不会落入世俗的俗套。
尽管当今某些法师讲述的是糊弄迷人的相似法、乃至是误人慧命的邪法,只因其是所谓的“大师”、“大德”、“高僧”,一些谄媚的小人便跪在人家脚下,又给其磕头,又给其奉上金钱,有的女人甚至为其献上自己的肉体。
反之,当这种人遇到无私奉献、不图名利、讲述正法、救其慧命的善知识时,尽管人家讲述的是真理,在无偿的帮助他,甚至还免费管其吃住,只因人家外表谦卑,没有名衔和社会地位,这种人便对其轻慢无礼,乃至心生疑谤,无端寻隙。嫌贫爱富,巴结权贵,轻视贫贱,这大概就是凡众特有的卑劣品性吧!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无论多么伟大,多么有才华,如果他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也会被人看成下九流的角色,这就是可怕的现实,也是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发出的感叹!
(本文原发《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