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在岁月沧桑中无奈漂泊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53人  上官筱筱

这一月读了老舍先生的中长篇小说《离婚》与短篇小说集《我这一辈子》,读后总让人感到阵阵的伤感。这两本书皆揭示出当时社会底层小人物们生活的无奈、辛酸与悲哀。他们就仿佛是那无法做主自己命运的风,在岁月沧桑中无奈漂泊,没有自己的方向,不知未来在哪里。

《离婚》这部小说,老舍先生用幽默调侃的语气把一群在国家税务部门的小人物的工作生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中有好面子重自己小利益的张大哥,有追求着理想却又对未来带到迷茫的老李,仗义的丁二爷,有自认为聪明、爱整人、善拍马屁、却又自私自利的小赵,有无真才实学又想上位,过着无聊、苍白空虚的无赖生活的邱先生、吴先生,还有其他整日无所事事的一众科员,整日闲得无聊而四处八卦的科员老婆,同时还有不少与张大哥一样庸俗的、只为好口风、好生活而活的小群体……当听闻张大哥儿子张天真因闹共党被抓,大家都明哲保身,纷纷撇清与张大哥的关系,而当张天真被释放时,这些人又都纷纷表示关心,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被老舍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中的老李反感那令他窒息的社会,心中却仍有对诗意生活一丝丝的向往,希望自己不要流入世俗,却又不断为现实所屈服,在迷茫中彷徨,在彷徨中挣扎,在挣扎中妥协,渐渐地似乎也认同张大哥所认为的那种生活。所谓的“诗意”在现实生活中终究抵挡不了“涮羊肉”的魅力,老李终是将自己乡下的家眷接到了身边,从此真正陷入了世俗化的小人物生活之中。而他的妻子来到城里后,原本所拥有的那份乡间的淳朴在一群太太们撺掇下渐渐消失,这一切更让老李感到一种压抑无奈,反而有些怀念妻子曾在乡下时的朴实。当院中马少奶奶给老李带来一份朦胧的诗意时,老李觉得日子似乎有一些希望的光亮,可在马先生的归家后,“老李的希望完了,世界只剩了一团黑气,没有半点光亮。他不能再继续住在这里,这个院子与那个怪物衙门一样的无聊,没意义。”最终,老李放弃在城里饭碗,携着一家老小与丁二爷一起归隐乡村。他的孩子英与菱,天真无邪,也许他们应是暗夜中的一抹星光,在老李的教育下,也许也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应当比他们的父亲更勇敢地走向他们的未来。想着老李与妻子相处的关系,不禁想着老舍先生自己的婚姻,不知这是不是也算是老舍先生当时的迷茫呢?也或许老李还有那丁二爷,应是黑暗中仍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抗争仍未泯灭人性的代表吧。

文中的张大哥,应是虚荣庸俗而又守旧的小市民的代表,似乎总是在为别人婚姻家庭的幸福而操心,可却总管不好自家的事,平日信奉因循守旧、敷衍、妥协的生存哲学,无论对老李还是其他人,希望那些人也像他自己一样对现实妥协,不要去企图改变什么。不过他也算是很爱子女的父亲,但对儿女却又有些纵容溺宠,以致一双儿女也养成怯弱、无能、一味妥协的市侩模样。

而在《我这一辈子》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小人物让人印象较深刻。如《我这一辈子》,通过“我” 这个小人物—— 旧时代一个普通巡警平凡坎坷的一生,写出一个时代的悲剧,提示出当时那个不公平的世界。心爱的妻子跟好朋友黑子走了;拥有裱纸手艺,可在当时的社会中却不能填饱一家子的肚子,为生活不断地挣扎。尽管心中万般不愿,可女儿还是嫁给了巡警,儿子也做了巡警,连亲家都是巡警。就在“我”听到孙子出生的消息,认为生活有了希望时,却受儿子惨死街头这一记重锤般的打击。这何其的无奈与悲哀!结尾“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是小人物的无奈,也是小人物的希望。像这样的小人物在这本书中举不胜举,他们都在这沧桑岁月中如蝼蚁般无奈生存着,满是辛酸与悲哀。

在《不成问题的问题》这篇小说读后总感到其中的一些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何其的相像。读时,我突然间想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来,老舍用极其幽默的笔触写出了一个圆滑虚伪而又自私自利的丁务源主任,写了一群在丁主任带领下处处占集体利益的团队,如“于是,树华农场的肥鹅大鸭与油鸡忽然都罢了工,不再下蛋,这也许近乎污蔑这一群有良心的动物,但是农场的账簿上千真万确看不见那笔蛋的收入了。”“在蛋荒之后,紧接着便是按照科学方法建造的鸡鸭房都失了科学的效用。树华农场大闹黄鼠狼,每晚上都丢失一两只大鸡或肥鸭。有时候,黄鼠狼在白天就出来为非作歹,而在他们最猖獗的时间,连牛犊和羊羔都被劫去,多么大的黄鼠狼呀!”多么多么风趣幽默的语言,形像生动写出一群的蛀虫!可就是这样无能的丁主任,左右逢源,却深得人心。而有专业能力、办事认真的尤大兴主任,曾也带着原来一盘散沙似的团队初步改变了农场,只可惜,他不善应酬,最终因妻子所谓的融入大集体的小思想落入别人的圈套中,一身抱负付之东流。而丁务源又上位了……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那个时代,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存在的。

像《老字号》中的周掌柜,这等圆滑以次充好,以假代真克扣顾客以谋取暴利的商人,在当时却能牢牢地抓住了顾客。尽管大家都知道钱掌柜的三合祥是老字号,做生意有良心,货真价实,但也许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虚荣,也许是因为当是周掌柜所谓大放价的营销手段,也许当时社会老百姓的手头紧,人们还是爱光顾生意掺假的天成绸布庄的生意,或许这也是老百姓的无奈吧。最终凭良心做生意的老字号三合祥却被天成给收购了,虽然其间或许也有老字号一成不变营销方式有关,但也反应了当时社会人性黑暗的一面。

两本书都写出小人物生活的无奈,更写出旧时代妇女的悲哀。《离婚》中所有的太太们,她们无论有无文化,都靠着男人这张长期饭票而卑微地生存着,就连张大哥的女儿张秀真,如果有需要的话,她就得随时为了哥哥作出牺牲。而在《我的这一辈子》中,无论是《微神》中为生活而低头的“我”的初恋,还是《抱孙》中沦为生育机器最终惨死的王少奶奶,无论是《柳家大院》中那个枉死的小媳妇,还是《月牙儿》一文中那可怜的母女俩,为生活走投无路最终都成为暗娼,在当时的社会,为了活着她们都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不得不屈从于当时的社会,让人读后不禁要扼腕叹息,为她们辛酸的生活,为她们的无奈与悲哀……由此不由得也想起蒋光慈的《徐州旅馆之一夜》中的童养媳,《丽莎的哀怨》中的丽莎,她们也是那个时代可怜的女子,为生存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甚至灵魂。突然间很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女子在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要肯吃苦,不怕累,即使没文化,我们女子也能凭着力气为自己挣得一口饭吃。

人生总是有许多的迷惘与无奈,在旧时代的社会,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应是更多的辛酸与悲哀。他们如同人间的惆怅客,内心一片荒凉,似那无法停留的风,最终在沧桑岁月的风尘中,无奈地随着命运漂泊向未知的远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