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句俗语,读懂中国人心里的娘家
“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
这首春晚上的歌曲《回娘家》广为人知,唱出了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嫁出去的姑娘都会带着精挑细选的礼物,牵着孩子、挽着老公,喜气洋洋地回娘家与父母团聚。
01
娘家福,不叫福
在娘家,每个女孩都是父母的“小公主”,百般呵护,自然有福。
但在娘家享的福是短暂的,在婆家能继续享福,才是真的有福。
嫁人成家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顺公婆,会很辛苦。依然保持幸福,是一种能力。
真正的幸福,不单纯依赖外界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选择。
02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过去的那个时代,女子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再想关照娘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进入现代,虽然女人结婚后,仍然承担着众多的责任,但她们经济独立了,地位也提高了,终于可以按自己的心意对父母尽孝。
而对父母来说,其实不需要女儿做什么,只要女儿过得好,常回家看看,就足够了。
03
女婿要上座,一个女婿半个儿
结了婚,娘家人等于多了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到了丈母娘家,是要坐上座的。
很多地方的民俗,都是把女婿当做“贵客”,大年初二,摆上丰盛的宴席款待女婿。
女儿女婿提前备下厚礼,娘家却取礼很轻,还会回礼。
可见,娘家人完全是把女婿供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他可以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
04
打断骨头连着筋,要亲还是娘家人
婆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又有代沟;对比之下,女人情感上自然亲近娘家。
古代常常出现外戚专权,皇帝年幼,太后往往更倚重娘家人。
娘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女儿不断娘家,客人不断行家”。
娘家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无论嫁多远都是亲人,这种血缘上的纽带是切不断的。
05
媳妇不能当女看,女婿不能当儿使
俗语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毕竟是“半子”,自然比不上亲子。
有的地方把女婿叫做“女贵客”,再“贵”也还是“客”,是外人。
与儿媳、女婿相处,做什么事都要拿捏分寸,懂得相互尊重。
06
人穷莫上亲戚门,人穷莫看娘家门
找亲戚借钱,人家看在面子上自然要帮你一把,但时间长了难免惹人讨厌。
女儿嫁人后生活贫穷,也不要经常回娘家,弟媳或嫂嫂可能会觉得是回来抢财产,容易产生矛盾。
当然,这种思想已经有些过时了,但是却告诉我们有了困难不要只想仰仗着别人,最可靠的是自己。
8句俗语,读懂中国人心里的娘家07
姑爷进门,小鸡掉魂
这是来源于东北的一句俗话,女儿携丈夫回娘家时,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鸡炖蘑菇招待。
因此,姑爷进了丈母娘家的大门,小鸡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所以就吓掉魂了。
小鸡炖蘑菇东北人招待尊贵客人的一道佳肴,也可以看出丈母娘待女婿,实心实意。
08
请闺女,带女婿,小外孙也带去
这是开封的一句俗语,在开封,女儿回娘家是很有讲究的,绝不能空手回,带的礼物都要成双,忌单数。
大年初二,城关四乡,鞭炮声、哨子声、鸣笛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这一天,开封的家庭谁都不招待,只招待自家的闺女、女婿和小外孙。
最朴实的民间俗语,藏着中国人眼中的“娘家”。
嫁的再远,娘家也永远是可以停靠的港湾。
逢年过节,最幸福的事就是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饭,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
大年初二,愿天下所有父母平安,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