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和璞
邢和璞独揽道家之学,在心算方面极为擅长,还撰写有《颍阳书》三卷。有传闻说这部书的手稿依然留存,但我却未曾得见。
我曾听隐士郑昉讲道:有一位姓崔的司马,寓居在荆州,与邢和璞有着深厚的旧交情。崔司马患病多年,已濒于垂死之境,心中常寄望能仰仗邢和璞的助力而好转。有一日,崔司马听闻卧室北墙处有挖土之声,便让仆人前去查看,却一无所获。卧室的北面,乃是其家人居住之所。
如此这般,连续七天,挖掘之声始终未停。忽然墙壁上透进一丝光亮,询问身边之人,却都未曾看见。又过了一日,墙上的洞已有盘子般大小。崔司马从洞中向外望去,墙外竟是郊野景象。有几人扛着铁锹锄头,立于墙洞之前。
崔司马询问他们在做何事,皆答曰:“邢真人吩咐我们挖开此洞,司马您病情危重,我们加倍努力。”过了一会儿,有五六名开道的差役,皆头戴平顶头巾,身着红衣,吆喝着开道,并称:“真人到。”只见邢和璞坐在车中,头戴白色帽子,垂着绶带,车后排列着五明扇,并有数十个侍卫,在距离墙洞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下,对崔司马说道:“先生您的阳寿已尽,我为您多次争论,得以让您延长阳寿十二年,自此往后不会再有病痛了。”言毕,墙壁恢复如初。
十天后,崔司马的病果然痊愈。邢和璞还曾隐居于终南山中,众多喜好学道之人皆到山中择地建屋,居住下来并追随他修行。崔曙年纪尚小,也随之而来。砍柴挑水之人皆为名士。有一日邢和璞对他的门徒们说:“三五日内会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到来,请你们各自为我准备一份菜肴。”数日后,备齐了山珍海味,于一座亭子里摆开宴席,邢和璞叮嘱门徒们不可随意窥视。门徒们皆紧闭门窗,不敢发出一丝咳嗽之声。
邢和璞下山迎接一位客人,此客人身高五尺,宽达三尺,脑袋几乎占了全身的一半,身着一身又宽又大的红衣,横着拿着象牙手板,眼睫毛稀疏而修长,脸色如同削了皮的瓜果,抖动着胡须放声大笑,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处。客人与邢和璞畅快地交谈,所谈大多并非人间之事。崔曙耐不住性子,便奔跑着穿过庭院。客人仔细地看着他,回头对邢和璞说:“这不是泰山老父吗?”
邢和璞回答道:“正是他。”
客人又说:“历经一世轮回,竟有如此大的差别,着实可惜!”到傍晚时分,客人离去。邢和璞叫来崔曙,对他说:“先前的客人乃是天帝的弄臣。所说关于泰山老父之事,你可还记得?”崔曙哭着说:“我的确是泰山老父的后身,我自己已不记得了,小时候曾听父母说起过此事。”
房琯太尉请求邢和璞为自己占卜命运,邢和璞说:“你从东南而来,到西北方停止,你的福禄与生命便就此终结。去世之地,既非客馆,亦非寺庙,既不在旅途,亦不在官署。病是因吃鱼而起,死后要用龟兹板做棺材。”后来房琯从袁州调任汉州刺史,罢官归朝时,行至阆州,居于紫极宫。
此处正有工匠在做木工活,房琯见木头纹理呈现各种形状,觉得十分奇特,便询问缘由,道士说:“数月前,有位商人施舍给紫极宫几段龟兹板,如今正要将其做成屋子。”房琯这才想起邢和璞的话。不多时,刺史做好了鱼请房琯,房琯叹息道:“邢先生真乃神人啊。”遂将此事详细告知刺史,并嘱托他用龟兹板为自己做棺材。当晚吃鱼之后,房琯便发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