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的重耳

2016-09-30  本文已影响47人  梅香书宛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如果上天要将重大责任降落到一个人身上,一定先将这个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以便让这个人变得足够强大,就像唐僧西天取经,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少一难都不行。这段话仿佛说的就是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重耳。

重耳是晋国人,自小就聪明好学,还喜欢广交朋友。长大后,为了避难,逃到外婆家,又遭兄弟追杀,被迫逃亡,这一逃就是十九年。十九年啊,没有任何的安全感,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尝尽人情冷暖,饱受人世沧桑。但是重耳也是幸运的,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有一群人,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一路跟随,这群人中有狐偃、有赵衰、有先轸、还有介子推。最重要的是,重耳也曾获得过其他诸侯的帮助,比如宋国的宋襄公,楚国的楚成王,秦国的秦穆公,最终在秦穆公的大力支持下,回国当上了国君,又在狐偃、先轸、赵衰等人的辅助下,强大了晋国,成就了霸业。这样的一个人,经历多复杂啊!要讲他的故事,那就多了去了,我就说其中之一——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这两个节日都和重耳有关。重耳当年在流亡的时候,有一次饥寒交迫,介子推就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给重耳吃,重耳因此渡过一劫。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号称晋文公。按照惯例,晋文公就赏赐当初跟随他逃亡的人,这个人也赏了,那个人也赏了,却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是个高尚的人,又清高,又不愿去邀功请赏,估计也心有不甘,干脆就带着老母亲归隐山林。晋文公一听说,就想起来了,当初他还吃过介子推大腿上的肉呢,这种恩情怎么能不报达呢?于是,就派人去山林里找,结果吧,左找找不到,右找也找不到,介子推就是不出来。晋文公找人心切,一时糊涂,就下令放火烧山,心想着山上都着火了,你总该出来了吧。没想到的是,介子推还是不出来,真是够倔强的。最后,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他们母子的遗体。或许,晋文公最初的动机是好的,但毕竟酿成了悲剧,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也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全国上下在这一天,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后来就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据说第二年,人们发现那棵烧死的大树,竟然复活了,因此就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命名为清明节,是中国人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

如果这件事不是传说,而是历史,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悲剧,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场悲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说说介子推,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要,就是想归隐山林,人各有志,这本身并没有错,你出来把事儿说清楚,不就得啦,相信晋文公也是位明君,不会强人所难。为什么就是不出来呢?西方人说我们中国人普遍沟通能力差,我看的确有点,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都喜欢追求一种境界——就是我什么都不说,但你也要能明白我的心,就是知己的那种感觉,这就有点让人为难了。其实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应该要积极主动地沟通,及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较好,我们还是应该要努力做一个能够积极与人沟通的人。其次,再说说晋文公。知恩图报当然没错,一时找不到没关系,来日方长嘛,以后再找也行啊,何必放火烧山?最后,我还想说说介之推的高尚和晋文公的仁义。都说介之推高尚,可是他的死,却把晋文公推向了不仁不义的境地,显然他没有真正地为晋文公想过,这是真高尚吗?都说晋文公仁义,那就应该成全介子推,他想归隐那就让他归隐嘛,干嘛逼他出来呢?成全他就意味着失去知恩图报的好名声,这恐怕是晋文公真正担心的吧?这是真仁义吗?要我说恰恰是介子推的假高尚和晋文公的假仁义才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

但愿这只是个传说,不是历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