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58陌生的床
金窝,银窝,不抵自己的狗窝,这是对床的依赖,农村人也经常讲这一句话。对窝最体贴的感觉,就是晚上睡觉时身子贴着被子和被叶子带来的,这是一种贴身的安全感。如果睡觉时没有这种舒适感的床,就是不多次走亲戚时住宿一晚上的那张了。
我家在平原的农村,一条路铺在地上就被拉得直直的,虽然道路从来没有尽头,家距离却也不显得没那么远,只要走亲戚,基本上都会当天离开,回到家里。有时去走亲戚后,也会客居一夜,每次客居一夜,都不是安排好的,而是在到了亲戚家后,大人之间聊得话题多,小孩之间玩得更亲密,产生的暂时难以割舍决定的。
我和弟弟常跟着母亲去姥姥家和小姨家,少有几次不回家里,都是临时安排的床。当决定不回去了的时候,晚上看到将深夜的电视之后,就会大人挤在一张床上,小孩挤在一张床上,将就着过上一夜。睡好之后,还有第二天一天的陪伴时间,有时甚至想一闭眼就天亮,迎接白天的到来。
晚上,其他人可能都睡了,也可能还在酝酿,我常会感觉自己睡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在高高的房梁下躺在陌生的床上,盖着陌生的被子,同时被窝里的人也让我感觉到不是那么容易贴近,屋外架子上的“咕咕”叫的鸽子,让我感到很不习惯。
那时只有跟弟弟睡的床,才是最适合自己睡觉的地方,每天只要能在家里,不管睡不睡觉,不少时间都在床上疯玩,在床上摔跤,日常生活,彼此熟知。睡觉的时候,就不用在乎自己和对方睡着的时间,不必在乎自己的姿势是怎样,也不用在乎自己挪动、转动身子的幅度是否影响他睡,甚至还故意搅动被窝,这是十多年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而如果换一个地方睡,总不得不压缩自己的平时躺在床上的空间,改变自己的习惯,哪怕是稍微动一动,也要刻意地减小力度、减缓幅度,生怕自己的动作影响到了表兄弟的正常睡眠。
客居在亲戚家睡觉,经常会感觉到陌生,在长年离家之后,竟也会对自己的床产生陌生之感。陌生之感,一是来源于对床不是那么熟了,二来,是床上有了相对陌生的睡觉习惯的人。过年的几次,家里总有大事,不管是丧是喜,城里都会有十几个亲戚回到庄里,到晚上,一部分会回去,一部分就将就一夜和我们家人凑在一张床上。似乎形成了惯例,城里的三表哥总会跟我睡在一张床上。
晚上将近午夜,大人都安排好了床铺,我和三表哥也就准备入睡,寒气逼人的冬夜,院子里的大灯在氤氲的土锅旁亮着,人都静了下来。我们都着着秋衣钻进一个被子里,但是会睡在两头,都面朝床边,互相给对方让着一小绺空间,丝亳在让自己触碰到对方。
没有长久的生活交往和感情交流,很难让人的肢体产生过多的接触。我和亲戚们睡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怕打扰对方,甚至怕暴露自己的私人习惯。我想,不只是我自己这样,他们应该也是,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我曾微微动了动自己的身子却没有接触到他们的情况。这都是心里情感在日常缺少交流,拥挤着隔膜的情况下,夜间难有共同话题时,产生的物理隔膜。
曾去同学家几次,也是卷在一个被筒里,同窗几年玩得要好,平时也故意躺在一张床上夜谈,毕业再见时,一点也不陌生,躺在床上,也能互相贴着身子安静地睡觉。
陌生的床本不是陌生,都是一个床面,四条床腿,而那真正的陌生,是陌生的心里交集和陌生的情感,若是感情没了,不管什么窝,哪里还会有温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