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学生活历史

北大游记

2017-06-11  本文已影响476人  郭晓光

对北大是极其仰慕的,相信这是大多数有简单知识基础(我的意思是只要是识字)的中国人共同的想法。

仰慕它是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说其有划时代的意义亦不为过。

仰慕它更因为一些名字——蔡元培、陈独秀、夏元瑮、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任鸿隽、马寅初、陶孟和、刘文典、陈垣、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马衡、康心孚、辜鸿铭、刘师培、黄侃……

在这里,读者可能会说,你太啰嗦了吧!可是,我分明感到少写上上面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对他们,就是对中国传统和历史的不敬。上述每位大师如果介绍下来,都会有一长串事迹,说他们影响了他们之后的中国丝毫不为过。

大学其名显于大师!(不似现在出个什么大学校友富豪榜,以校友创造的金钱来体现学校的地位;或者是在介绍学校时先说有&&院士若干名、&&学者若干名,可叹的是,这些名字谁又听到过呢?)

第一次和北大亲密接触其实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南联大!那是2012年,我有幸在云南师范大学参训两周,到了云师大才恍然知道,这里竟是西南联大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校舍紧缺、缺少仪器、资金不足。部分师生不得不兼职以维持生计。尽管条件艰苦,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这里,我还是要啰嗦几句题外话:出不出好学生,不在硬件好不好,设备先进不先进,而在于师资!所以,教育部的官员们,教育的发展不是在于投入了多少盖楼资金,买了多少电脑投影,而是要让人才进入学校!否则只是舍本逐末!)

仰慕北大更因为我是一名教育人。知道高考的不易,知道北大高不可攀。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女儿。女儿现在正是高二最紧张的时期,没有到高三的大局已定,还有努力向上的空间。所以,在北京培训仅有的闲睱时,同学多是去故宫、天安门、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而我首先想到是去北大看一看,走一起。圆一下自己没能在最高学府就读的遗憾,也为女儿提供一个努力的标杆。

来到北大的时候,是一个炎热夏天的上午。

北京的夏天感觉和老家河南略有不同。雨很少,来到没几天下了一场雨,北京的同学都感觉很是惊讶,说北京好久没落过雨了;太阳很亮,就在北大转了一上午,回来后感觉胳膊就红了一大截,第二天看镜子就感觉黑了一层,原本不到四十的年岁,倒似有五十左右的光景;不过风倒是比家乡的风更凉爽些,家里的风送来的是闷热和风中些许的潮湿,这里的风是干净的,没有水份的,吹到身上是可以降低温度的。

从地铁出来,才九点左右,天气就热了起来。到北大东北门,正四处了望,找寻大门口时。就远远望见前面有一字长蛇,估计应该是进校参观的游客们吧。走到近前,果不其然,已经有上百人的队伍在蜿蜒逶迤。人群中有老人和中青年人,不过多是带着孩子的,料想,他们和我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给孩子一个学习上的示范与支持。也有十好几岁的年轻学子们,多是三五成群,笑着闹着,拥着挤着。

北大东北门   

排队、验证、放行,中间过程不一一赘述。

(在这里提醒一句:如果想到北大参观,不要忘记带身份证。地铁口出来往北十几米就是北大东北门,这个门口就是专门为游客们开放的。)

进门后,我和朋友是茫然的!这往哪走啊?进来的游客们也是无序的,有进门前行的,有左拐的,也有右走的。北大是不是也与时俱进,门口送张(或者卖也行)游览导图,画个经典游路线、给个骑车游路线,标上餐厅,超市,游客们一定会很是欢迎。

在三叉路口,南北望了望,南面是高楼林立,估计应该是学习区,北面一看,有绿树,有假山,还有一座巍峨的高塔。和朋友对视一眼,干脆就右行吧!

水塔  

走近宝塔才知道,这是北大的一个水塔。即是燕园建筑精髓 “ 一塔湖图 ” 之 “ 塔 ”—— 博雅塔,是集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这一段是抄的)

我走近看了看,栏杆围的结结实实  ,估计是不想让游客上塔!

在北大的好多角度都可以看到这尊古塔,或绿树掩映,或湖中倒影,更添几分秀丽和神奇。

再往前行,就是未名湖。

北大最有名的莫过于未明湖。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乎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则使她显得更加淡泊宁静。

北大的一名学子说:“如果有一天博雅塔倒了,未名湖干了,北大也就不是北大了!”

为什么叫未名湖呢?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说,1930年他到燕京大学任教,该校校长是司徒雷登。有一天,司徒雷登设家宴招待新来的教师,询问大家对学校有什么印象,钱直言不讳地说:"我听说燕大是中国化的教会大学,但是来了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比如一进校门,就有一座"M"楼,一座'S"楼。这是什么意思?我以为,所谓中国化,应该从名称开始。"一席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十分尴尬。事后,从善好流的司徒雷登专门召开校务会议,决定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与此同时,由于大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只好用"未名"二字为校园中的那一泓湖水命名。现在的北大原本是燕京大学旧址,可见北大的未名湖与钱穆有关。

我喜欢这未名之名,极具中国艺术所讲的“留白”的意蕴,类似诗作中“无题”的字样。冰心曾因爱着这片湖水,她喜欢这湖的名字一样的人生。

未名湖是诗意的。有人写道“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海底,灵魂们若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和朋友在这湖边踯躅,抬头看着喧闹的绿男红女们,心却是极寂静的,仿佛会突然遇到一位大师。

他着青灰色长衫,戴着圆框眼镜,手里卷着一本薄薄的册子,且行且看,走走停停,或是望望天空,看一朵浮云掠过,他行吟着“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又或是夕阳下,他漫步湖畔,想起了那夕阳下的康桥和康河那一汪柔情。

或是一位女子,她着靛青色衬衫,黑色裙子,两根长辫直垂胸前。望着湖边花丛簇簇,湖中碧波荡漾,她翻开一页影集,一张黑白照片,有她,还有一位青年。她若有所思,轻轻喟叹,又充满热情地吟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游览到十二点左右。从西门走出,当然,这其间又观赏了若干美景,不过我感觉可说的应该说的也就是“一塔一湖”了。

时间差不多了,该返程了。也许还能再逗留些许时间,不过再久的逗留还是逗留,心中的感触才会长存!

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这里的一员!

清晨,坐在湖边,捧一杯清茶,望一望湖岸的博雅塔,听鸟虫作声,这时候你便可以漫无边际地思想。或是夕阳下,捧一卷诗册,在湖边行吟,抑或是细雨中,漫步湖畔,看细雨朦胧了一湖的烟霞……

然而,我于未名湖,只是一个过客。一个未曾谋面,匆匆走过的游人。只在此刻,你留在了我的心里。

(后记:回来后又翻查了一下北大的资料,有好多地方没走到,有好多该去的景点没去,看来有机会还要再去一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