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极致|如何让产品更有温度
匠人精神 |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核心书摘
《匠人精神》是日本国宝级木工大师秋山利辉对如何培养匠人匠心的总结。秋山利辉把定制家具做到被日本宫内厅等皇室机构采用,他怎么做到的呢?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本书列举了秋山利辉的“匠人须知三十条”,你也能用这些清楚明白的守则培养出做事一丝不苟的员工。
专注极致|如何让产品更有温度《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金句:将你的天命做到极致。
■适合谁读
· 对器物之美敏感的人
· 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 想培养员工敬业精神的管理者
■关于作者
秋山利辉,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中学一毕业即踏上成为家具工匠的从业之路。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他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
学什么?如何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2008年,韩国央行对全球 41个国家的百年老店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近5600家经营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占了3000多家。这些日本的“老字号”拥有一个什么共同特质呢?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不仅是一种面对工作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想成为一名匠人,自我品格的修行远比提高技术来的重要。
本书作者秋山利辉正是匠人精神的代表,他制作的家具为日本政府和皇室所青睐。今天的文章将透过秋山利辉50年的践行,告诉你如何从“求道、知命、修心、笃行”四个精神层面培养品格;同时,“匠人须知30条”为你提供一份实操标准,让打造完美产品变得有迹可循。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做木匠还要会心算;
· 为什么秋山木工的学员,8年禁止谈恋爱;
· 为什么排在“匠人须知30条”第一位的是学会打招呼。
求道:把事情贴上“简单”的标签,会降低别人的期望
求道,不是让你出家修行,画符炼丹,而是力求合乎天道,为了理解这个有点“玄”的“匠人精神”的主旨,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一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可谓神乎其技,“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手中的屠刀接触牛的声响,都合乎音律。
专注极致|如何让产品更有温度令梁惠王由衷赞叹,同时又疑惑这样高超的技术从何而来。此时,庖丁说了一句关键的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那是因为,我把对宰牛技术的追求,化作了对天道的追求啊!
过去,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对这个故事,往往止步于“业精于勤”的解释,勤奋当然有用,但勤奋所要达到的目标,决定了勤奋能够帮你的限度。如果这个目标只是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勤奋可以给你;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做到极致,直至合乎天道,那么,勤奋就会带给你更多。正如秋山利辉所说:“精神一流,技术一定是一流的”。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努力所能到达的上限。不懈追求“天道”这种极致目标、极致格局、极致境界的人,一切高超技艺,都只是寻常。
当下,我们也会听到种种关于“匠人精神”的阐发,比如“一事一世”,就是说一辈只做一件事,又比如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这些阐发当然也都不错,但应当说,许多匠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正是因为以“合乎天道”为追求的事业,一辈子的时间,也并不多。而需要做到极致的事业,也不分简单复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越是复杂的事情就越是需要做到极致的精神。之所以强调“简单的事情”,是因为人们往往对于贴上“简单”标签的事情会从起点就降低自身期望,也主观地去降低别人的期望。而能在这种别人疏于用心的事情上追求极致的人,注定会用精神感动别人,用成功回报自己。
知命:把一项事业视为自己的天命,自然有终生坚持的动力
前面说过,以追求合乎天道为目标的事业,一辈子都嫌太短,所以,我们不得不选定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天命”。秋山所谓“为天命而活”,意思并不复杂,就是找到自己这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用处”,然后把这个“用处”当作自己的“天命”,为此活一辈子。
在日本,有许许多多“匠人精神”的代表,与秋山利辉不同的是,他们当中不少人的技艺属于家族传承,这些家传技艺的继承者,多少有点“受命”的意思,而秋山自身的经历,最好地诠释了“匠人精神”的修炼起点——“知命”。
13岁时,秋山利辉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此前,他在学校虽然非常努力,但成绩却样样不行。有一天,邻居家的鸡舍坏了,他就去帮忙维修。邻居老太太并没有当真,只当是小孩子闹着玩。不料几天后,秋山竟然真造出了一个漂亮的双层木头鸡舍!邻家老太太深表感谢之余,说了一句改变他一生的话:“学会木匠活儿的话,你这一辈子就不愁啦!”这句话,让他发现了老天给他的礼物——手巧。中学毕业后,秋山就做了木工学徒,走上了一代木工大匠的成长之路。
秋山的故事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国当下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当您在孩子的课程表上写上:周一学钢琴,周二学画画,周三学英语,周四学心算,周五学跆拳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喜欢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呢?所谓“知命”,就是找到一件事,这件事你喜欢,能做好,并愿意一生去做。
修心:制度只能保障产品合格,修心才能让产品达到上线水准
一提到人才培养,我们就会想到如何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同理,一提到产品,我们就会想到要符合各种标准,国标,欧标,美标,ISO等等。然而,假如是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却不会期望他的成绩仅仅是“及格”而已,我们也不希望买到的产品仅仅是“能用”、“够用”。作为生产者,“合格”思想自动降低了我们的期望,而作为消费者,“合格”却不能使我们完全满意。究其原因,机器化大生产以及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高效率和标准化,使得对工作人员的培养趋于追求上手速度,无形中用“合格”的低标准取代了“一流”的高标准,而合格的人才只能造出合格的产品,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造出一流的产品。所以秋山将他的书命名为“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因为对他来讲,仅仅“合格”,是不能接受的。
培养合格人才,往往依靠制度、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就可以了,但这些手段只能保障人才水准的“下限”,如同制度、法规、纪律等等只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一样,要提升人才水准的“上限”,就必须修炼“心性”,“匠人精神”的培养,就是一部“修心”之学。
“修心”,使得一个人从制度标准要我做,转变为我发自内心地要去做。或许有人会问:这可能吗?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奇怪。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思想趋于多元化,传统的性善论受到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功利论影响,人们更愿意承认真实的人性有一些不怎么令人愉悦的特点。所以,我们也就更强调制度规范和标准控制。然而,秋山利辉的实践表明,通过一定的手段,人的“心”可以被塑造成具有种种亲社会特点的“良心”,而“良心”的作品,就是“良心之作”。这种打造“匠人精神”的方法,就是“笃行”。
笃行:行为影响人的心理,认真做事会让你成为认真的人
所谓“笃行”,就是一心一意的实行。我们都知道,人的心理决定人的行为,然而,秋山所强调的,则是人的行为同样会深刻影响人的心理。
美籍日裔儿童文学作家庆子·凯萨兹的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狼大叔特别喜欢吃红焖鸡。一天,他发现了一只母鸡,却觉得她有点瘦,心想,如果把她养肥一点,是不是就更好吃了呢?于是他马上行动,做了很多的甜食,每天都给母鸡家送去。直到有一天,他觉得也许母鸡已经够肥了,就想去把母鸡吃掉,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推开母鸡家的大门时,他受到了母鸡和她的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一家人把他当成了送礼物的圣诞老公公。狼大叔考虑了一下,突然觉得自己不想吃红焖鸡了,他打算明天再去给鸡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做点好吃的。
虽然这只是个童话故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有道德的人常常会去做一些亲社会的行为,但一个常常做亲社会行为的人,其实也会慢慢变得有道德,反之,一个好人总是做一些坏事的话,也会慢慢变坏的,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国儒家提倡的“礼”、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一脉相承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其实都是遵循着“行为改变心理”的原理。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就是说一个人多做好事,他就会变成好人。在我们以前读过的另一本书《逆向管理》中,也讲到“先行动后思考”的理念,并且通过现代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的实验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有效的验证。
遵循“匠人须知30条”,培养一丝不苟的员工
秋山利辉在本书中提出的“匠人须知30条”,同样也是遵循了这个原理。所谓“匠人须知30条”,是秋山在长期带徒弟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的学徒行为规范,也是修炼“匠人精神”的实际方法。每一条须知都用“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如何如何”的方式表达出来,归结起来,这30条实际上是包括了两类内容,一类是具体行为规范,一共有18条,另一类是匠人的入门素质,一共有12条。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匠人的具体行为规范,这18条包含了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做到的方方面面,细致到有点像小学生或者中学生“行为守则”,看上去一点也不“高大尚”,甚至还有一点“鸡毛蒜皮”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理解这些守则的内涵,就不难发现,这些守则不只匠人需要,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做到这18条,那他距离一个“完人”就真的不远了。
比如,关于如何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秋山就不厌其烦地总结出了如下的7条:
1. 学会打招呼;
2. 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3. 成为能够好好回应的人;
4. 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
5. 成为能够好好发表意见的人;
6. 成为勤写书信的人;
7. 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而对于许多人都会格外重视的爱和责任感,秋山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他并不是像许多机构一样把这些内容做成标语和口号贴在墙上,而是落实成一条条可以立即执行的动作,如:
1. 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因为擅长打扫的人,也一定擅长工作,带着感激之情、慰劳之心去打扫,就会提升技术和品格。
2. 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洗净厕所的污秽,就是洗净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谦逊。
3. 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就是对方没让你做,你却去做的事,为了别人好,哪怕得罪人,也要该说的说,该做的做,这样的人,心中有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4. 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即使吃饭时也可修炼心性,不浪费,不挑食,不看电视,心怀感激。
5. 成为花钱谨慎的人。怀着感恩之心用钱,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6. 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收拾好工具,也是对工具感恩,一个对工具感恩的人,也会对他人感恩。爱惜工具,就会相信工具,动作自然会变得灵敏,就能造出感人的作品。
秋山不但对于徒弟们的沟通、爱与责任有细致的规范,其它方面诸如协作、专注、仪容等也都有不同于传统认知的要求,比如,他要求学生们“成为会打算盘的人”,因为他认为,精通珠算和心算,可以使人百折不挠、手指灵活、专注高效。
说过了匠人的行为规范,我们再看看秋山先生对匠人的入门素质提出的12条要求,这12条也同样带有鲜明的“秋山风格”,那就是简单、直接,可执行,比如他要求学生成为执着的人,规定学生在失败之后,必须要说出一句话:“能否请我再试一次?”;他要求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对于周围人的支持,只在心里感激还不够,还必须要将感谢的话说出口,等等。
这30条守则,秋山要求他的学徒们每天背诵一遍,绝不间断。而这些学徒,要在秋山学校先进行一年的见习,然后进行四年的基本训练,心性和技术均已磨练成熟的人,才能被认定为工匠,然后还要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三年,九年后方可出师去闯荡。
的确,用行为来改变心性并非易事,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时间。”如果你认为培养一个一流人才用去九年的时光太长,那么,你应该想到,秋山利辉自己,自27岁创办秋山学校以来,已经这样修行了将近50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今天,从秋山学校走出来的学员,始终是世界各地各大公司争相聘用的对象。秋山木工已成为很多大公司、政府部门,乃至日本皇室的御用家具制造商,而创造这一切的,仅仅是秋山利辉领导下的34名员工。
■总结
在一个生产流水线化、产品扁平化、同质化、麦当劳化的世界里,如何将精神与温度注入产品之中?“匠人精神”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答案。通过合天道、知天命、修心性、笃于行,培养出超越合格人才的一流人才,才能提供感动人心的一流产品,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获胜的法宝,还将是带给世界的一份温情。
恭喜你和子易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41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
专注极致|如何让产品更有温度关注子易的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