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法语词,说遍大半个西方艺术史(二)
大家好,我是梵低,梵高的梵,艺术天分低的低。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从文艺复兴开始,然后提及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近代艺术。这部分简单地涵盖了西方古典艺术的主要风格。我将这一阶段的艺术概括为科学的艺术。
称之为科学,也是因为文艺复兴开始,打破了之前宗教艺术的固定范式。然而,艺术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推倒已有的美学规范并将之重建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美学的艺术。
美学的艺术
在路易十四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并开始鹤立于欧洲众国之后,欧洲文化的中心从意大利转向了法国。
从17世纪法国风行的巴洛克风格开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选择突破构图的固有结构。他们的作品中强调激情、运动感,偏爱戏剧性的构图与人物形象。但在有些评论家看来,这种华丽的渲染是一种浮夸的表现,是艺术的堕落。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艺术家的情感可以在作品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从此,艺术家们的探索出现了不同分叉,也由此诞生了不同的“主义 - isme”。
这么多的“某某主义”,不仅对艺术史学生提出了难题,对我们语言学习者也是不简单。乍一看,都是一大串字母,让人头疼。不用紧张,我们可以把这种词拆分来看。在法语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后半部都是以“-isme”结尾。这个词根就是”某某主义“的意思,然后根据前半部分的词语,我们就能很简单的认识和记住它的整体意思了。因为英语中这些艺术词汇大多数来自于法语,按英语的拼写规律,在词尾比法语少了一个“e“。怎么样,是不是很好认,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
“新古典主义,Néo-classicisme ”可以分解为“néo”,“classic”和“isme”。“néo”从古希腊语中来,代表的是“新”的意思;“classic”意及“古典”;再加上“isme”主义这个词根,你看!逐字翻译好吗!还能更简单吗?所以看到以后看到“某某主义”,拆开了看,好认又好记,都是一个原理。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十八世纪。这个主义认为之前在法国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都是骚浪贱,宣扬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我们可以给他们发个”三好学生“奖状。艺术形象的创作上,他们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要典雅、庄重。
但是,有人不同意这样的克制。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Romantisme”诞生于十九世纪,他们崇尚绝对自由,认为古典主义什么的都是性冷淡了然无趣。所以他们的创作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为来源,并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画面上通常具有大胆剧烈的运动与富有戏剧性的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与流畅激扬的笔触。题材选择主要是为了呈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浪漫主义这个词本身也是来自于“罗马Roman”,表示罗马式的激情,“对梦想不断追求和实现的情怀”,后来变成了”罗曼蒂克Romantique“ 。
还有人说了,你们这一个清规戒律的,一个成天打鸡血的,都不对。艺术应该以眼下的生活为重。在同一时期的法国,库尔贝提出了“现实主义Réalisme(Réal-现实)”:写实才是正真的艺术。他擅长对当时人物生活进行描写,以刻画真实形象来表达自己理念。这听起来像个浓眉大眼的老实人。不,这个人高傲得不行,而他得高傲极大一部分来自于他自封的盛世美颜。要是那时候有美颜相机,他会是第一代网红。
但是这些主义还能笼统的找到一致性,粗浅地看,他们还是要“画得像”。但是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这个绘画艺术的“基本法”要被打破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绘画开始“画得不像”。
1874年,莫奈,马奈,雷诺阿,毕沙罗,塞尚等被学院派不齿的“落选者”姿态,办了第一次“印象派展览”。因为被评论家Louis Leroy讥讽:“…简直是没画完的作品,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是一堆印象(impression)… ”,他们干脆以“印象派Impressionisme”为名,继续了自己的主张。
印象派从新古典主义中脱胎而出,超越了其中的美学规范与严谨细腻,他们寻求的是主观上对平凡事物光与色的观察和表达。同时,他们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他们揣摩光与色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对光线和色彩表现的极致追求,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 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印象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们为艺术史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在这扇门之前,艺术家们受限于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也受到客观世界的束缚。在这扇门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所以,在许多学说中,“印象派”被赞誉为现代艺术的起源。其中的塞尚更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被后来的现代大师马蒂斯当作偶像,被毕加索称为“当代艺术之父”。
由印象派的启发,也诞生了新印象派Néo-impressionnisme(Néo在这里还是“新”的意思),也被称为点彩画派。
还有最著名的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nisme(Post表示“后”),其中梵高和高更的相爱相杀也是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38560/b326b5156183111b.jpg)
从古典风格时期以来,艺术大师们不同的主张层出不穷,他们对美的表达和诠释拓宽了美学的维度,让我们知道了美的不同表现:
美是属于个体的,它是一个由个体的经验所形成特定的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但是,美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它是一个载体,能引起全人类的情感共鸣。
美是客观的,它是有关和谐、比例、对称、统一等美学法则的实践。但是,美也是主观的,它超出了具象,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外在体现。
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概括为“美学的艺术”。从此以后,艺术进入了现代阶段,彷佛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出现了更多的“主义”,并且开始有点让人看不懂也不可说。让我们下一篇继续看:“哲学的艺术”。
法语不用我教,你早就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