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你先去安全的地方”
✈️
看完《少年的你》之后,到现在依旧压抑得很,强烈推荐朋友也一定要去看,她问我要不要一起去二刷电影,我说,还是不要了,想二刷但是又不敢再看一遍了。这样的触动和压抑感和当初看《我不是药神》一样。
看完电影之后,我写了一小段影评
《少年的你》但是这个电影可以讲的东西太多,那一小段影评没能讲得具体,于是,我在这里写下一些不成熟的电影观后感。
这部现实主义的电影很戳人心,没有华丽辞藻和哭天喊地的台词,没有疼痛青春的情景套路,它很平淡地但有力地把一些东西放在你面前,让你看到那些现象存在着,让你跟着角色感受他们的情感,让你觉得心揪着疼。
(有一点点剧透,建议先看完电影)
《少年的你》如果不能成为朋友,那也别成为敌人吧
/
校园孤立与欺凌事件是存在的,或多或少我们也都经历过,只是程度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我有一点印象,小学开始我的语文都会比数学好一些,算两科目总分的时候总会被数学拉下一大截,成绩总是排在她后面,我的同班同学,我的好朋友。后来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上课方式也不一样,我开始对数学产生了一些学习兴趣,慢慢地数学成绩提了上去,期中考的总分远远高于她。不知道为什么,知道排名的那个课间时间,她追着我打,和平常玩笑打闹不太一样,后来,她慢慢开始不和我讲话了,一些同学也渐渐疏远我。再后来,我们会打招呼,但也仅仅只是微笑打招呼。那年是六年级,小学毕业之后,我们考上了不同的初中学校。
我不想用“还小”、“不懂事”、“幼稚可笑”来形容,那是我第一次对“校园孤立”这个词有了一点体会,印象模糊但内心的感受清晰。
小的时候可能也只是由一句“我们不和你玩”开始,再大一点,暴力形式由语言开始转化为行为,我听过年级哪个女生因为什么事情挨了打,就是在女厕所里,也听过别的学校哪些人在哪里被围殴,明白那些暴力的事情真实发生在自己周围,甚至有在骑着单车匆忙回家时亲眼目睹过。
我想起电影里借由人物角色说出的那句话,“一个班的孩子活生生把同学打死,他们那时候才知道原来那样是可以打死人的”
如果不能成为朋友,那也不要非得成为敌人吧,我们都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刻意纠缠报复,不要让别人觉得好像一切都没希望了,那样真的很糟糕。
《少年的你》“高考完我们就变成大人了”
/
陈念坐在副驾驶上,对郑警官说,“高考完我们就变成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听到这句话时很难过压抑。
高考对陈念来说是重要的,重要到她在被羞辱后还能复习看书,重要到被怀疑杀害魏莱,作为犯罪嫌疑人要去警察局时,说能不能高考之后再说,我还有两场没考。
那个女警察质疑陈念为什么被拍了视频还能继续看书而不报警,她不懂,陈念对高考就有重视,足以证明她对现状有多绝望。她想通过高考走出阴沟,她想逃离沼泽。
《少年的你》影片中备战高考、包括根据成绩高低排座位的场景都很真实,我们经历过苦读、宣誓、进考场、答题、离开考场的一战高考,也在那个时候被灌输且深刻明白什么是“唯有埋头,才能出头”的大道理,也听多了“高考不努力,你的一辈子就完了”这样的话,只是这样真的对吗,我们好像过早就面临着等级和强弱的排列,再对号入座,在高考之后,我们“真正长大”。
可是怎样才是真正成为大人,我不知道,高考过后,我们会面临什么,我也不知道。
邓警官说,“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就往河里跳,河里会有沙子石头,还有蚌壳,但我们都是长大的。”
真的好现实,也好无奈。
《少年的你》我很喜欢小北对陈念说的那句话,“你先去安全的地方”,我也喜欢陈念崩溃下和邓警官说的那句话,“出去一个也不行吗”,好赤裸裸的悲。
身处阴沟,也要仰望星空,期待有一天能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还好结局,是好的...
像那几朵小雏菊一样,勇敢生长,永远鲜活
该有的都会来的,比如希望,比如阳光。
《少年的你》
写到最后,给电影打五星,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