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该停止的时候,千万要继续!||心灵驿站
小艺是一个爱好古筝的女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古筝。虽然不会弹,但是听到那种美妙的声音,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因此内心有着深深的喜爱。
于是她决定去学习古筝。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还很辛苦,小艺刚开始的时候依然坚持的很好,因为听着古筝的声音本身就让她很享受。而其他人认为枯燥的指法练习,对她而言却是乐在其中。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小艺能够把不少曲子都演绎的非常动听了。于是经常有人夸赞小艺,会乐器的女孩子都很有魅力呀。
以后再遇到辛苦的状况或者是困难的指法,她就会在心里想,练好了就有更多人喜欢我啦。
他想到越是这样想,却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产生:完了弹的不好,没有人喜欢我了,大家都不喜欢听歌怎么办?这样一种消极的想法。
到了后来弹古筝被小艺而言变成了最痛苦不过的事情,最终不得不放弃。
小艺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由最初内在的喜爱古筝,变成了依赖外在他人的赞赏,让过度理由效应所蒙蔽了。
在不该停止的时候,千万要继续!||心灵驿站什么是过度理由效应?是指人们在做一件事时,一旦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内在理由成为行为支持力量,行为从而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在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心理咨询师让她重新将练习古筝的理由拉回到内在,专注在每一课的练习上。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生命本身,陶冶情操,享受当下,而不是专注于别人的赞赏。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整个人的气质也更加优雅了,也能更好的面对练习古筝的挫折了。
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忘初心,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个工作,是永远让我们感兴趣,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因此当一件事大部分让我们喜欢,而其中有一些不如意,不喜欢不擅长的因素,我们只有激励自己去坚持下去,才能够变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让自己成长起来。
有时候,我们行为的目的在不知不觉中,会转变为得到金钱奖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和从事这件事本身,做事情开始变得向外贪求名利。
而因为外在的东西都是复杂而多变的,所以一旦没有办法被满足,我们就会失去做事情的动力。
在不该停止的时候,千万要继续!||心灵驿站试想一下,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很多的家长在利用奖励的方式去诱导孩子学跳舞或者学画画呢?
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曾经被家长用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来逼着学习呢?
有多少时候我们还依然保有着小时候的兴趣爱好,一直到现在?
我相信很多朋友,家长奖励我们学乐器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快放弃这个爱好,尽管我们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就是因为,一旦失去了外在的奖励,我们就更有可能选择放弃,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导致的恶果。
那我们要怎么在生活中避免过度理由效应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专注在当下,做任何事情都专注的投入到这件事本身中,全心全意的去体会这件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感觉和感受。
同时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初衷。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我享受这个过程吗?
这就是时刻在和我们的内在理由做连接,保持信念和兴趣,让他们成为我们做事情的主导因素。
当我们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的时候,尽可能不要过多的去考虑这件事情的成败所带来的结果。当我们全心全意的专注在事情本身上时,自然就会得到收获。
否则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想得到奖励,就会有一种附加的外在条件控制自己。
一旦外在的这些因素,由于不可控的原因,无法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结果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放弃的时候,千万要记得问问自己:
我是因为什么原因想要放弃他呢?是金钱名利,他人的赞赏等等这些外部的理由吗?
我最开始是为什么投入这件事,为什么喜欢这件事儿的呢?
最初让我选择他的那个理由,现在还在吗?我还在保持着对这件事的内在理由吗?
经常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行为止步于任何在外理由,而是要深挖外部理由背后的原因。
最后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的家长,那么不应该总是通过购买玩具等方式来引诱孩子,去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建立起学习的内在理由,去挖掘学习的兴趣。
作者:至朴心理杨珂
《杨珂的心灵驿站》专栏第22篇
至朴心理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商务合作欢迎联系留言我们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至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