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着痕迹
2023-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言雄南
不着痕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这说明了有道之人的品行。真正的大善是做了善事也不留痕迹。传统文化几千年,讲究为善不欲人知,不求名不求利,更不望回报。至于做了好事还要宣扬,那就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得太远了。
所以,“善欲人知,便非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道”本是清静无为的,有了形迹可循,就已落入下乘,已非至善了。庄子发挥“善行无辙迹”的意义说:“绝迹易,无行地难。”一个人的动作行为要想不留痕迹,容易做到。但内心的谴责,却永生也难消除。唯有当下皆空,不留痕迹,才能渡过彼岸的真空而得大解脱。说到彻底,禅宗称之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善数不用筹策”,会算的人不用筹策就能算出来。“筹策”是计算的工具。“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关闭的人不用关楗,却没有谁能打开。什么东西打不开呢?虚空打不开,因为没有开关。因此虚空之中便是宇宙的奥秘所在。虚空之中有不可知,也许是上帝,是超我。“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却没有谁能解开。就像是“心锁”一样,是很难解的。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因此,圣人善于用人,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不会抛弃任何一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善于做到物尽其用,一点儿也不浪费。由人及物,这是中国文化的次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身边做起,有余力再慢慢扩大,最后及于“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