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来由:可能源自黄帝的一个特殊爱好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他开创汉服文化,“垂衣裳而天下治”;编著《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兴文字;建葬礼;推算历法;制作乐器;教导百姓播种五谷;等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是在他的引领下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展开,因而,他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作为首开诸多文化先河的天下共主,黄帝的一言一行,无论对当世还是后世,无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譬如他有一个特殊爱好,就影响深远,甚至让后世的皇帝效仿。这个特殊的爱好,就是“修道”。
黄帝第一次问道:“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据《史记》记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据说黄帝成为天子后便开始四处“寻仙问道”,不过他欲“问道”的初衷,并非如后世的黄帝那样只为求自己的“长生”,而是想“问道”治国,使民受益。
黄帝问道之事,《史记》未见记载,但在《庄子·在宥》中有着详细的记录:“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即崆峒山)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这是黄帝的第一次问道,他想问的道是“如何治国养民?”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黄帝那种“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广成子却说黄帝心胸狭隘,不足以“语至道”,并不待见黄帝。
黄帝第二次问道:“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黄帝只好怏怏而返,为表达自己求道的诚意,他“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修身养性三个月,然后第二次去向广成子问道,这次他问的是:“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黄帝第一次问道后显然有所悟,不会犯在同一个问题上碰两次壁的错误,因而他不再问“如何治国?”而是问“如何治身?”
没想到这次正“南首而卧”的广成子“蹶然而起”,对着“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的黄帝开始讲“治身”之道……
黄帝最后得道:“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当年的孔子也曾向老子问道,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应也是受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思想的影响。
“欲治国,先治身”,这可能也是黄帝一生喜欢修道的原因。他在位期间所推行的亦是“以道治国”。可笑后世的皇帝学黄帝修道大多只是“东施效颦”,一心求“长生”,太执著己身,用心不对,终是一场空。
而修道为“治国养民”的黄帝,却反“无求而自得”,最后修成得道。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我猜想,炎黄子孙之所以被称为“龙的传人”,可能就因黄帝修成得道骑龙而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