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 |《教育常识》

阅读《教育常识》第11天

2019-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N1252杨红梅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8节《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

        世界上与教育有关的三类人:做教育的人,看教育的人,既做教育又看教育的人。

        做教育的人仅仅只埋头于教育的土地耕耘,很少去仰望天空、去思考。"只要做,不要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师有很多,总觉得只要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行,整天疲于应付自己的日常教学,从未停下脚步思考一下,我所做的,是不是适合学生的?是不是学生想要的?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产生很强的职业倦怠,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看教育的人,如同看客,指手画脚,间歇性的发泄自己的抱怨和不满。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对这种人最好的写照。

      既做教育又看教育的人,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是有教育眼光的人,当然这种眼光并非与生俱来。教育的眼光,关注一切与生命生长有关的东西及关注外部环境条件资源,还关注"内眼光"。我认为这种内眼光,真是能够通过外在条件的观察,把它转化为促进关注学生生命的生长。

        教育的眼光需要独特的想象力,它对生长过程和转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可能,包括潜伏的各种危机,挫折展开,充分的想象,共同构成一副生动复杂的教育画卷。

        教育眼光具有道德重量,对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的现象保持敏感和进行谴责的同时,还承担了建构的重任。

        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是教育,一切都与教育有微妙的关联,一切都通向教育,教育通向一切。

        只有拥有如此目光的人,才能够 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把各种正能量的东西转变为教育的力量,指引学生的生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