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写作读书

你为什么总是 惹我生气?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39人  Cami门前一竹

情况A跟别人约好了6点见面,对方到点了还没出现,我们会生气。感觉对方既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信用。

情况B孩子成绩差,做父母的很生气。

无论是爽约的人,还是成绩差的孩子,都让我们感觉到不爽。这种感受是别人导致的,貌似怪别人理所应当。

但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出,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而非他人。


图片来源网络

该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认为,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有4种选择 来应对。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通常只选择了前面2种,而没有意识到后面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这四种选择分别是:

1.     指责对方

2.     责怪自己

3.     了解自己当时的感受和需要

4.     用心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上述四种选择中,前面两种很好理解。

比如前文说的孩子成绩差,父母很生气。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把责任归结到孩子身上,就属于典型的指责对方。

责怪自己也很好理解,比如自己开会迟到,害的大家被罚。这种情况下,多数会自责。

对于第三种选择和第四种选择,多数人是没有意识到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下选择第一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来应对的区别和效果。

比如昨晚 你跟别人约好了一起,但是对方没来。后来见到对方,你会怎么说?我们来看以下两种表达:

A: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B: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A这种表达,意在指责对方。属于第一种选择应对爽约这件事。这种表达会让对方感到内疚。后续你与他的关系如何,可能他会赔礼道歉,然后你们和好如初,又或者你决定不再与他交往,断绝关系。但这都与你的需求 越来越远。

B这种表达,是说自己谈心事的这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很失望。这种表达是选择第三种方式来处理对方爽约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后续的发展情况,很可能是自己要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找个人谈心事,然后就是去找那个可以谈心事的人。至于是不是爽约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不同的选择,对于后续的行为 的驱动是不一样的。

这也就是 马歇尔说的:你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对于听到了不中听的话,感受如何,是自己的选择决定的。马歇尔称之为,不同的思维模式 决定了不同的感受。(老李也说过,认知的差异 导致 结果的差异

那么在以后的沟通中,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 帮助我们满足内心的需求呢?

主要运用非暴力沟通原则 指导自己 从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向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转变。

更具像的说法是,运用表述 “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的原则 训练自己 从A反应 到B反应转变。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这种非暴力沟通原则 到底是怎样的呢?下一篇我们来概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