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股疯》—— 牛市里的众生百态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但是时间最公平也最残酷,公平之处在于她如实的记录过去的种种,以备后来人鉴之。残酷在于,无论历史为我们呈现多少的经验、血泪和教训,在时间面前,也会渐渐趋于平淡,最终泯于众人矣。
有人说过历史在于铭记,然而,在时间的洪流里,历史注定只能被少数人铭记,被大多数人咏叹却抛诸脑后。
今天想谈的这部片子,豆瓣上的评分只有7.6分,在别的一些平台上的评分更低。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步好片子。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艺术成就。甚至在近20年间,如此具备强烈现实意义的影片也是凤毛麟角了,我们且看且珍惜吧。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股疯》,字面意思,股市里的疯癫百态。最为癫狂的时候不是熊市的最低点,而是牛市的后期。为什么呢?熊市的后期,往往市场一片惨淡,这个时候,广大股民们看着浮亏一片,反而拿出老祖宗教导的阿Q精神:爱咋地咋地吧,老子不管了。所以熊市后期反而是各个练得修身养性,远离股市,一门心思踏实赚钱了。
可牛市后期就不一样了,全线飘红,身边的人啊三口不离股票,你就算是不懂,也在和其他人的唠嗑中恍然觉得自己也是半个专家了。再然后,看着几天50%以上的收益,甚至2-3天翻一番的神鬼操作,说不动心的大概就只有修炼大成的真佛了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时的心理: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所以,利益催生欲望,高额的利益催生贪婪,又快又高额的利益催生什么呢?那就只有疯癫了。
《股疯》这部电影上映于1994年5月,主演是刘青云和潘虹,李国立执导,虽说是香港艺能电影有限公司和潇湘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但这部电影可是地地道道的港片底色。
1992年,还有一部香港电视剧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也是和股市有关的,而且之后每次这部电视剧重播的时候,香港的股市就会下跌,似乎掉进了一个奇怪的“丁蟹”怪圈。大家猜到这部电视剧了吗?没错,就是《大时代》,由刘青云和郑少秋主演。1992年的刘青云刚刚拍完了《大时代》,紧接着转场到上海拍了电影《股疯》,用一句电影里的台词特别贴切:“我在香港那么多的钱可以应付,上海这些钱对我来说,用你们的话就是毛毛雨啦。”一句话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也间接说明了上海和香港那时的关系。
而那一年的上海又处于什么样时期呢?我们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才能看到这个电影强烈且宝贵的现实意义。
1978年11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到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同年12月19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时任当时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半小时后前市收市时已成交49笔,面额为5879008元。上海股市真正火起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引导,从21日至23日,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在很短的时间里,上海股票平均上涨三倍有余,后续的深圳股市的各只股票更是创造了10-20倍的惊人涨幅。可想而知,当时的市场有多火热,人们就有多疯狂。
《股疯》正是讲的这一时期的上海股市。在影片里呈现了几类不同人物在大时代下的表现和结局。
首先是潘虹饰演的范莉,她代表的是有脑子的上海市民。她有强烈的上进心、八面玲珑的泼辣手段和对时代气息的敏锐洞察力。最终在这波股市的疯狂行情里,她从一名月薪只有500多元的公交车售票员一跃成为了股市大户,净赚几十万,成功搬离了局促的上海小弄堂,住上了有抽水马桶的大房子,完成了自己的阶级跃升。
其次范莉的老公是一类,他代表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普通市民。觉得自己有个漂亮的老婆和可爱的女儿,挣的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单位给分的房子也是楼里位置最好的一间,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他有知识分子的孤傲和清高,他看不上资本家金钱的铜臭味,因此他提前预设了老婆挣来的钱是不会干净的。最终,他被金钱的强烈冲击瓦解掉了自尊,私自挪用朋友的20万元投入股市,血本无归,走上了跳楼的绝路。后来被救下,用老婆的钱填补上了空缺,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乔迁新居,这是后话。
再次影片中范莉的搭档,从香港来的阿伦(刘青云饰演)和他的女朋友是一类。他们代表了那个时期香港的高知分子,精英群体。或者说是那个时期上海对香港的印象。他们西装革领,能够熟练运用粤语和英语,入住5星酒店,在股市中像先知一样预知趋势,随随便便一年之内本金便翻几番。当然影片为了突出戏剧冲突对这类人进行了夸张处理,如果真要有人可以像阿伦这样熟练的操作股市,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股市衍生出的人间喜剧或悲剧了。
最后一类,也是最有意思和最值得回味的一类,范莉周围的市井们。这类人代表了没脑子的普通民众。现在有了个更贴切的词儿,叫作“韭菜”。导演在刻画这类人的时候非常厉害的加入了年近古稀,只有2万元棺材本的老阿婆,做不了什么其他事儿只能帮人倒马桶的哑巴和走街串巷、消息灵通的瞎子。还有前脚为了一点水和阿莉吵翻天,后脚就上赶子帮阿莉打牛奶的女邻居,自家有理发店瞧不起阿莉的个体户,政府单位里利用职权之便帮阿莉保留职位,请阿莉帮忙炒股的上司。这些人涵盖了政府、小职员和经商个体户,甚至涵盖了正常人和残疾人,可以说导演安排的角色贯穿了各个阶级和三教九流。但是这些人面对“股市大户”阿莉时的表现却同出一脉,这一脉就叫做人性的从众和市侩。
影片中的这四类人,无一例外投身到股市,除了刘青云饰演的香港来的股市操盘手之外,其他的人对股市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他们照样敢把棺材本、全部家当投入股市,甚至挪用公款进行炒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背后有几倍的利益驱使,也更因为一句可以说服大多数人的话:别人都在炒。
影片的最后,上海的股市一泻千里,阿莉的50万元包括其他人委托阿莉炒股的钱都赔的一分不剩。于是那些曾经簇拥着阿莉的人,甚至说用关系胁迫着阿莉炒股的人们倒戈了,他们气愤填膺的去找阿莉算账,去搜了阿伦的房子。他们痛心于阿莉把自己的老本都赔光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自己有错。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是而已。
导演终究是善良的,影片的结局是阿伦还留着100万的盈利没有投入股市,每个人的本金不仅保住了,还至少翻了一倍,皆大欢喜。可是艺术嘛,终究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
影片最后,导演借三宝的口在1994年预言了上海滩即将开启的波澜壮阔的房地产市场。Mr. market总会找到放钱的地方。
2018年过年后,大盘在短期内震荡上升,目前已经站上了3000点。今年以来,涨幅已近30%。年初刚开始涨的时候,很多文章都在说只是阶段性反弹,牛市的条件还未具备。而现在这些文章的口径已经转变了。
借用一位大V的话说:“现在这样,已经没法说不是牛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