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好书读书会读书想法

万卷好书128:想破解焦虑吗?第一步要这么走才对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98人  北京杜豆豆

文/杜豆豆

《我们内心的冲突》系列3-1:想破解焦虑吗?第一步要这么走才对


1

有个笑话,说街上有两家理发店,哪个理发师傅手艺更好?

答案是,那个自己的发型更差劲的,反而是手艺好的。原因是,他没办法自己给自己理发,所有他的发型一定是另一个手艺差的师傅理的。

虽然是个笑话,却透着人生的道理。人生最难的首要事,是了解自己。

这应了苏轼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搞清自己是谁,实在不易。

西方哲学里有三大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一辈子不能了解自己,不能认清自己,飘飘然没有目标,这样的人生,注定会迷茫。

我是谁?

很多人说自己很焦虑,不知道整天瞎忙什么。

忙忙忙,一年到了头。茫茫茫,内心空荡荡。盲盲盲,看不到方向,搞不清所在。

更有些人,为了这些忙茫盲,整个身体都不好了,早上头疼、晚上失眠,白天没精打采。更不好的是,还落了不少病根,腰背也痛了、颈椎也歪了、小心脏也乱了节拍、肠胃也溃疡了。

毫无疑问,身体坏了,会更加重自己的焦虑。怎么办?怎么办?焦虑的你,可能现在已经急得团团转了。

自己病倒还是轻的,至少不危害社会,错伤无辜。最怕就是严重的,跑去搞点变态的,像是狂偷东西找刺激、放火烧车、跑幼儿园砍杀小朋友等等,那就不是小事情了。而很可能,这些事情做完了,这些生病的焦虑者们,还迷迷糊糊搞不懂自己做了什么。

所以,不要小瞧了焦虑的情绪。看似现在几乎成了常见现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但它是你内心发出的信号,你若听不见,不加以破解,是会逐渐发展成神经症的。

2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心理上的问题也一样道理。

焦虑不是一天形成的,想破除焦虑,没什么灵丹妙药。吃下去就让你神采奕奕、忧愁全无,那是神话。

解忧,要一步步来。这第一步,就是先要了解自己。

意识到自己有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好事,大可不必惊慌。只有意识到了,你才可能有想法去改变。

破解焦虑第一步:了解自己。

那要怎样去了解自己呢?

上一节我们讲了,霍妮说,内心有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能走极端,让自己变成了神经症。要认识到,神经症是人际关系的紊乱,是可以调节的。

有了病症,就要找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来自于童年经验。小孩子生出来,最先要满足的是安全感,否则,弱小的它就会在环境的作用下,渐渐固化自己应对世界的方式,并内化成一种模式,成年后,就会形成特定的人格特征。当某种特征过分强大而表现出非正常的状态,严重到患者没法自己控制时,就变成了神经症。

破除焦虑,了解自己,要从分析人格特征开始。霍妮给它们分了三类:亲近他人、对抗他人和回避他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焦虑,不妨带着这样的问题边想边读:你会是哪种类型的呢?这种特征,是怎么在你身上形成的?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了,你才能对症下药,做出有效的改变。

3

亲近他人,我们也称为“屈从型人格”。更通俗一点,就是圣母一样的“老好人”。

想想看,你会不会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呢?每天,你和善地对人微笑,对别人的求助从来不拒绝,你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了别人身上,至于你自己的头疼脑热,还是忍了吧,毕竟从小妈妈就说,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为了这个“好”字,你就算受尽委屈,也会默默承受,谁让咱好呢?

可是,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为了这个“好”,你实在是太累太累了,你真的真的不快乐!你真想逃离这个世界,找个地方大喊大叫一通......不,不!你可能马上会否认这样的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疯了吧!

这类人,不会好好爱自己,随时准备为别人服务,别人的事情永远放在第一位,自己再累再苦再憋屈,都能隐忍不发。不为别的,就为让别人喜欢,让人夸他的好。

你是老好人吗?

为什么屈从型的人会这么在意别人的喜欢和赞扬呢?

因为,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亲近感和归属感。如果说的更详细些,就是他特别需要别人喜欢他、需要他、爱他、想他,需要别人接受他、欢迎他、赞扬他、敬佩他,需要别人重视他,同时,他也特别渴望别人帮助他、保护她、照料他和教导他。

这些需要,过了头,就会呈现出一种过分贪婪的状态,当现实和他的渴望不一致时,他的内心就会陷入无法遏制的病态: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失魂落魄。

心理治疗师雅基·马森写过一本《可爱的诅咒》,副标题是“ 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就是专门给这样“屈从型人格”的老好人写的。

她曾经就是一位被“可爱的诅咒”纠缠的“圣母”。一次,在朋友的宴会上,她不小心摔伤了手臂,但是她没有马上去医院检查,而是忍着剧痛,继续坚持为家人开车,陪孩子们度假、划船,直到十天后跑去医院就诊,被医生打了石膏,开了诊断证明,她才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喘口气了。

这就是典型的屈从型人格。还好,她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为避免将来会发生更惨烈的事,她联系了另一位心理治疗师,治疗了数年,才终于从中摆脱出来。

“屈从型人格”的老好人的需要,从本质来讲,是安全感,而不是带给他安全感的那个人。

所以,有时你会看到“老好人”这样的表现:表面慷慨大方,内心虚伪自私,之所以如此伪装,只为了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一旦别人对他表现出不满,他们会选择躲起来。一旦有什么差错,他们都会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不停自责。

另外,“老好人”还倾向于对影自怜。如果你让他画一幅“人、树、房子”的画儿,他很可能把自己画的小小的、可怜兮兮的,猫来抓他,狗来咬他,蜜蜂围着他转圈,树高高的,房子大大的,什么都比自己强大。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如此的渺小、卑微、孤单。他害怕独处,喜欢热热闹闹,否则,他就像丢了魂。

他评价自己,从来都是“别人说我如何如何”,他和别人相比,总是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

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吧。“屈从型人格”的诉求是:“我想被爱、被人夸,千万不要背叛我、不喜欢我,否则,我会痛苦到死。”

4

“屈从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说到底,屈从型人并不是从内心里真的顺从,也不是不想攻击,而是在拼命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在他们表面顺从的背后,其实藏的是控制他人的欲望。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对自己这么说:“如果我生气了,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了。”"我必须天天快快乐乐的,这样我才是个好孩子。“ 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从小就没学会正确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己

通过压抑攻击冲动,他们保护了自己,避免了负面情绪,用伪善为自己贴上了“好孩子”的标签。同时,这样的顺从还有另一种“道德绑架”的目的:“我已经按你们的想法做得如此完美了,你们没有理由不爱我。”

你被道德绑架过吗?

爱情和性在屈从型人格的生活中很重要。因为通过爱情和性,他们能够得到被人爱和被人需要的满足。

在成年的爱情场景中,我们可能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原本柔弱温顺的女子,遭遇背叛后,拿起凶器,残忍地杀死了自己曾深爱的情人。

这就是屈从型人的爱情观:需要爱情,但更需要的是被人喜欢、得到肯定,用自己的好来控制对方和压抑攻击性。一旦被爱情抛弃,他们就会焦虑绝望、自暴自弃。

对性爱也类似,性交让屈从型人真切地从生理上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越是顺从的人,在伴侣亲密关系中,爱被性所取代的可能性越大。

由此,霍妮建议屈从型人,要找一个足够包容和支持自己的伴侣,先解决自己的自我成长问题,冲突没了,再发展亲密关系。

你是这样屈从型的人吗?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讲攻击型人格和孤立型人格,敬请关注。

明天预告:《我们内心的冲突》系列3-2,敬请关注。

原创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

有简友发信,希望能一起读书互助进步,为此,我建了个“万卷好书读书会”的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文章中所列书目的电子书,共同切磋,交流读书心得,写读书笔记,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因精力时间有限,只建一个群,群满即止。目前已超过100人,需要群主发邀请才能进,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邀您入群。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文末推荐:(我女儿的简书力作,欢迎点评,还望好友支持鼓励她)

《银河与仙女星系将会对撞,怎么回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