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狗十三》:坚持与妥协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桐书

“那些划着船的成年人,纷纷赞叹这平静的湖面,只有你记得曾经有过的暴风骤雨夜,年轻的像一片海。”

当微博圈子里在热火朝天的刷着《狗十三》的时候,单位同事终于忍不住要组团去“见识”。偷摸下了个早班,踩点冲向电影院,途中看到帅气的小哥哥在做COME WONKA新品推荐,便又被美色诱惑多看了两眼,献上自己的钱包,可谓美色误事,古人诚不欺我。

周三下午观影者比较少,我们进来的时候电影快开始了,有三两对情侣坐在黑暗的角落细细碎碎的说着话,忽然想起些事情,情绪有些波动,自顾自地喝奶茶压下不适感。

《狗十三》开篇,李玩的一段自问自答点明电影的主要情节框架,后续则是将故事串联起来。影片中,导演以实物的方式,将李玩与狗(爱因斯坦)用一种奇妙的方式连接起来,爱因斯坦是李玩的“自我”,在“青春”被“入世”这件事情侵蚀的过程中,这个自我就会被顺理成章的被镇压,被社会早已塑好模板的条框规则、人情世故镇压,被那些关怀希望你走上既定的、大众默认为是正途的轨迹的亲人镇压,其中的粗暴,除了你的“自我”再没人可感受,镇压过后,你的自我要么走丢要么死去,就像那条名叫“爱因斯坦”的狗,再重逢你也假装不认识,露出礼貌的微笑与它告别。

弗洛伊德中提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电影用隐晦的镜头传达着主人公的心态转变,从转入满是墨绿藤蔓的巷子,李玩掩面痛哭,镜头划过墙面破烂的寻狗启示,斑驳的心事就像从未发生过。

这场成人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格外残忍,李玩顺从的夹起狗肉,把那个已经死去的“自我”献祭给众人,用众目睽睽下的认输来换取成人世界的门票。

曹保平导演在谈及拍摄初衷时说:“没人注意到我们是什么时候突然长大的,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狗十三》影片反映了青春的成长,同题材的作品中比较熟悉的《请回答1988》里看待整个世界的成长,成年人总是无奈妥协,大人只是故作坚强去承担重担,他们不是不疼,只是在忍。就像德善妈妈生病,德善爸爸尝试用轻松的口吻安慰德善,转身默默流泪;豹子女士和金社长明明为大儿子做手术担心到夜不能寐,但依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不管是被推着挣扎向前,还是顺从的接受,我们最终学会了伪装情绪,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抓着别人喋喋不休,再多的难过和悲伤,不过是失眠几个晚上,白天神色一如往常。

两个小时的电影结束后,同事沉默的坐在影院的角落里,直到有人出声提醒才离开。路上就电影谈起了成长经历,我和同事都是大龄未婚行列中的一员,她比我大12岁,思及当年未结婚的原因有些怅惋,当年喜欢过一个人,因为家里觉得门不当户不对,反对他们在一起,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期间她离家出走过,甚至想过与家里断绝关系,换来的是父母去男方家里大闹了一场,这场恋情以撕破脸面作为结局,那时候满心都是怨,便开始用单身开始与父母的战役,一晃眼,十几多年过去了,依旧孑然一身。我问她后悔吗?她说坚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么多年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内心很安宁,谁能说一定是遵从和妥协才是成长,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是呢?

你看,成长就是妥协与坚持的两难,有人遵从了内心的坚持,有人为了生活妥协。毕竟这个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伤,如同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可能是你的故事,也可能是我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