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创业浪潮
前阵子参加了个创业论坛,牵头的一方是政府。
之前以为那些所谓的政策导向也只是说说而已,真的听到了具体的措施,觉得也是蛮惊讶的。总结下来,就是政府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要万众创业了。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好事,但是越想越觉得可怕。请问政府你真的是在为大家着想吗?还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政绩?
1、创业的成功率有那么高吗?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1年的数据显示,创业成功率不足1%,而到了2014年,如此火热的创业浪潮中,创业成功率也不足4%。这里必须强调的是,2014年至今也才过了一年而已,如果站在2017年往前看,4%会减少到多少呢?个人估计依然不足1%。
那为什么现在感觉好像创业很容易就成功似的?
现在出去吃个饭,聚个餐,身边有几个朋友也是在创业阶段。仔细询问,还拿到了融资,有的是天使,有的是A轮。因此,看上去创业实在风光,而且名片上直接写上联合创始人几个大字,傲娇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显然还不算是创业成功,仅仅是拿到了融资而已。但是在普通人看来,这就是成功了,还很风光呢。因此,现在的创业热潮掩盖了创业成功率依然低而已。
做个简单数学题:假设拿到天使的比例为50%(够虚高了),再往后拿到A轮也是50%,再B轮也是50%,C轮也是50%。姑且认为C轮就已经算是创业成功了,这个时候成功的概率也才6%左右。况且50%的概率虚高的够可以了。
所以,创业的成功率其实非常低的。不是你已然成功,只是检验的时候未到而已。
2、你是为了什么而创业?
很多VC喜欢听故事,我们的合伙人喜欢听故事,我们的员工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们编了一大堆故事。可是那些终究只是故事而已。
回到初心,我们为什么创业?我坚定认为,大多数人只是跟风,为了创业而创业。可能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就不了业,所以创业。
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几个朋友聚会,聊到一个痛点,大家想到一块去了,并且现在工作干得也没什么劲,干脆创业得了,反正现在融资那么容易。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融资好拿;工作乏味;朋友一起。
根本目的呢?创业的目的呢?论证过了项目可行性了吗?没有。
3、凭什么?
创业是件高风险的事情,而毫无疑问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万中无一的人才。可是,凭什么我们是人才,而别人不是呢?凭什么是我们成功,而不是别人呢?
跟硅谷的工程师相比,我们更优秀吗?没有。跟BAT的资深大牛相比,我们更厉害吗?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即便我们有一个不错的点子,我们仍然是无法成功的!因为眼界也是无法跟很多精英比的,我们看到的东西,别人完全可能看到了。
这就是现实!我们每个人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创业这条路上,我们并没有优势。
4、孤注一掷吗?
很多人说自己创业,很喜欢把自己逼到绝路去。置之死地而后生,又是一段传奇。可是我们创业,成功是必然的吗?
创业失败才是必然,成功那是偶然。
而这是最可怕的地方。因为我们创业,很可能自己是联合创始人的身份,三年后我们失败了,我们继续创业,还是去找工作?
如果是继续创业,那个时候的创业环境有现在这么好吗?不敢断言没有,但是万一呢?明显再创业是很困难的,而且还得面临家庭方面的压力。
如果是找工作,我们能找什么工作呢?创业中我们的创始人,是最高管理者。这个过程我们学到了什么?很可能只是管理十个人左右的团队的本领,很可能是讲故事的能力,可是这能给我们的求职道路带来什么?
政府鼓励创业,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创业。政府的目的当然是给陷入死水的经济注入一点活力,可是作为个体的我们,是否有必要硬凑上去,奉献出我们可能适得其反的作用呢?更何况代价很可能是一辈子呢?
如果大学刚毕业的我们,连找份工作都找不到,但是我们却可以创业成功,这未免太荒唐了吧?诚然很可能有这样的人才存在,但,恰好是我们吗?
如果事实证明了万众创业是错误的,那结果会在几年后显现,毕竟现在还处于狂热期。但,当下,政府的政绩会很漂亮;我想,这才是万众创业的根源。
回归到我们,创业的确对我们是一种磨练,但那是高强度下的磨练。创业,很可能我们是一周工作7天,一天14小时。但,如果我们也是这样对待工作,比如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12小时,还有人带着,请问不也一样可以磨练进步很快吗?
创业,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