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慢慢走,但别停
最近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叫“美术馆腿”,大概的意思和“商场脚”差不多吧,就是指在逛美术馆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缓慢行走,间或站着不动而导致的双腿疼痛。对于我们专业美术馆策展人员来说,每一个大热的展览都是需要借鉴的案例,动辄一走七八个小时,这种酸爽的感觉,是再熟悉不过啦!
可是,作为普通观众的各位这种辛苦就不需要啦!大家既能欣赏到画作,又不需要特别劳累,即便有人想特别快的成为一名专业级艺术爱好者,我也想用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一条颇具哲理的话建议他,以及所有爱好艺术的朋友:
“慢慢走,但别停”。
逛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不要贪多,别想一口吃成胖子。只要能打动你的,哪怕只有一幅画,一个故事,甚至只是一次开心的经历,也是很值得的啊!别停下的关键,其实是怎么慢慢走。那么,具体来说,我们有那些小窍门能增加我们观看美术馆的乐趣,迅速提升我们艺术欣赏水平的呢?
1、从离自己最近的艺术入手。
什么是离自己最近的艺术呢?就是最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比如说,我并不经常出国,相比起西方艺术,我看到中国画展览的几率比起其他国家的巡展机会更高。而且我又住在北京,很多关于京派艺术的展览会成为一个美术馆的常设展,那么,我能系统了解京派艺术的机会就更多了,这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最唾手可得的公共资源。如果我住在上海,我可以研究海派,如果住在广州,就研究岭南画派……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突出且擅长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展览,这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真画最重要,一定不能错过。
2、从自己最喜欢的领域开始。
在教育心理学里,凡是和自己经验相挂钩的知识,都特别容易被学习和应用。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我”才是学习的主体嘛,我的需求就是学习最重要的目的。那么,如果我平时喜欢书法,就多去看书法展,如果喜欢画油画,那就多去看油画展。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
3、从艺术家的生平故事入手。
看艺术品切记不要干巴巴的只看画作,了解艺术家这个人,才能真正读懂他的作品。
举个栗子,如果我们不知道林风眠幼年丧母,青年丧妻,晚年又与第二任妻子和女儿长期分离,我们是很难读懂他笔下的仕女为何那样的神圣而纯洁,唯美而坚定。
如果我们不知道齐白石为了躲避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只身居住在北京的经历,真的很难理解他笔下那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虫,其实是寄托了他自己感伤与希望,记录了自己草间偷活的岁月……
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就像听故事,大人小孩都喜欢,每位艺术家都是一部传奇,哪怕只是记住了他曲折而艰难的一生,对我们也有深深的激励,干嘛不让她成为我们了解艺术的契机呢?
4、从最适合自己的美术馆开始。
每个美术馆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大而广,有的是小而精,有的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有的是先锋潮人的聚集地。大热的展览不一定都是适合自己的,排八个小时队看一眼清明上河图也不一定就陶冶情操了……从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开始,当然,也要考虑好车程和体力。
好啦,今天的任务是:
思考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领域是哪一个?
我/我和我家宝贝要从哪一家美术馆开始?
从哪一类美术展开始?
当然,即便身边没有太像样的美术馆也没关系,猫君会持续为你推荐好的美术书籍,有质量的儿童绘本。如果真的有一天你真的和书上的作品相遇了,你会觉得这是人生中绝妙的安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