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恰如珠链

2024-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月皎皎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一开头还是满满的《百年孤独》的味道。

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的那一天,清晨五点半就起了床,去迎候主教乘坐的船。

短短的一句话,交待出了很多信息,也布下了很多疑云,令读者忍不住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又是怎样发生的。

不只第一句,在前三个自然段并不冗长的文字中,更是出现了密集的时间变化。作者把一个个的时间节点如同珠链一样串起来,情节画面就沿着一个又一个滚落出来的珠子,跳跃铺展开去。

第一段就有四个标识时间的状语:被杀的那天清晨,二十七年后,死前一个礼拜,被杀前好几个小时。

二十七年后,回忆起那个不祥的礼拜一的种种细节时,他的母亲普拉西达·利内罗这样告诉我。“之前那个礼拜,他就梦见自己一个人坐着锡纸飞机,自由自在地在巴旦杏树林里飞行。”
他在被杀之前的好几个早晨都向她说起与树有关的梦,她却没有看到丝毫噩兆。

第二自然段:圣地亚哥·纳萨尔那天晚上和衣而眠;清晨六点零五分离开家,一个小时后被人刺死。

第三自然段,从圣地亚哥·纳萨尔的服装过渡到他的行程:第一天参加婚礼,第二天迎接主教。

所有的预兆,都在对过去时间的回溯中一一显露。但显然存在时间节点的跳跃,正是这种跳跃性,让文字更加灵动。

小说的时间线,真是个巧妙的元素。作者可以依照顺序来推进;也可以按照剧情需要,设定一些特定的时间点,从而营造出一些真实的氛围和特定的画面感;甚至可以采取插叙倒叙等等方式,巧妙地利用时间点或者时间线来达到更精彩的讲述效果。

我经常就在写作的过程中纠缠于情节策划与人物设计,却模糊了时间线,写到后来,发现时间线有矛盾,成了理不清的毛线球,思路变得一团糟。

在写作大纲完成时,我自觉整体时间线是清晰的,发生的主要事件也在时间轴中顺序排列出来。但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有时忘记细节的具体时间,有时又觉得时间的逻辑关系有了漏洞,不得不停笔大修。有前辈根据这种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时间日历上标注每一个相关事件的发生点。有些可以具体,有的不需要太过精确,这就像小说中的主人公记下的日记——再也不是混乱的时间线了。 

当读者刚刚理清了时间线,还不完全清楚圣地亚哥·纳萨尔为什么被杀,又为什么在公开张扬的情势下被杀的时候,情节就在时间节点的变化中快速推进。而读者的疑惑与好奇心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鲜处理。

母亲普拉西达·利内罗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正快步走过卧室。他想摸着黑钻进浴室,从药箱里找出一片阿司匹林来,母亲被他吵醒了。她打开灯,看见他正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杯水。从此以后一想起他,她眼前就浮现出这个场景。

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字,结合最后一次儿子留在母亲眼里的影像,这一特定时间节点,给主人公的死亡留下来浓墨重彩的悲情基调。

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的那天,他甚至心情愉悦地对每个偶遇的人说:多美的一天啊。情绪的渲染在回忆里每一个时间节点逐渐叠加,逐渐浓郁饱满,却随着他的死亡突现巨大的反差,就像一颗汁液饱满的浆果,突然被戳破,形成强烈对比。

就这样,当圣地亚哥·纳萨尔陷身在事先充分张扬过的凶杀预谋中,竟然没有免除这一场凶杀。这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和一般的凶杀案件显然不同,正是因为这不可琢磨的异质性,成为了读者放不下的悬念。

20年后,圣地亚哥·纳萨尔最好的朋友回到了这个村庄,抱着调查真相的态度,一步步重现了当时发生的事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