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是一门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家孩子夸对了吗?
昨天分享的深井效应,让我们知道了童年不良经历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列举了一些容易引起童年不良经历的事项,其中有一项是语言和情感暴力。而与言语或情感暴力相对的做法就是恰到好处地表扬、鼓励。
说到表扬、夸奖,又会想到老人言:惯孩子就是害孩子。
那我们该不该夸孩子,该怎么夸孩子呢?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将告诉我们怎么做。
书名:告诉孩子你真棒!
作者:卢勤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凤凰壹力
一本源自亲历实践而成的养育好书。由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知心姐姐卢勤为激发孩子潜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作。
书中围绕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根据亲历事例徐徐展开。
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父母过高的期望,不仅不会让孩子的潜力无限放大,反而会因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绝望。
书中一个个事例告诉我们相较于好看的分数、亮眼的大学,孩子的心理素质更重要。
从我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来看,最好的学习、工作状态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挑战性的学习、工作。
没有挑战性,容易产生惰性,难度太高又会被压力压的缓不起劲来。
从上中学后开始我的学习压力就很大,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超出了实际,而且对目标的关注影响了学习的专注。
工作后的压力也很大,脑袋里想的是房子、车子、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是一败涂地,几乎把自己压垮。
二、毫无原则的保护会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也许是自己受过的苦不愿让孩子在有,也许是隔代亲,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所致,现在有的家长不仅仅是把孩子当成了小皇帝,更像是养的小宠物。
不让做这不让做那也就算了,有的甚至剥夺了孩子正常的身体机能锻炼与交往练习,因而造成一些孩子生活自理困难。
也许家长想的是自己条件还可以,可孩子总有一天会单独面对社会。
要知道孩子的发育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就错过了。
这也是现在有些孩子生活中笨手笨脚、不善交际等原因之一。
三、与毫无原则的保护一样,过分的溺爱会剥夺孩子爱的能力。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爱人。
不论是生物意义上还是社会意义上,孩子天生对情感的感知力都很强。
从开始的需要照料到后来的情感依恋,孩子的情绪会跟着养育人的情绪波动而波动、会时时刻刻体悟养育人的感受。
孩子天生就有共情力。
过分的溺爱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即使是自己不关注养育者的情绪、感受也一样不影响自己的生存和依恋。
随着被溺爱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共情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退。
四、任何技能都需要通过实际来提高,人际交往也一样。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对人际交往、成长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强。
此时如果父母管束的太强或总把孩子当孩子的话,孩子的叛逆期也就到来了。
如这个阶段父母、家长还像婴儿期一样照看孩子,孩子在感到无奈的同时会觉得大人很烦,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抵触心理。
如果在孩子需要放手的时候不放手,养出的孩子大概率会是两种:极度叛逆,影响到亲子关系或成为没有主见的巨婴。
特别是随着教育内卷的愈演愈烈,部分家长变得唯分数是从,而成绩之外的安全教育、生存教育常常被束之高阁,导致了孩子的基本社会能力被弱化。
可仔细想想,现实中会有哪家用人单位再录人的时候会附带一个爱管事的家长呢?
五、不论成人还是孩子,都爱被表扬。
过多的指责,只会对孩子带来伤害。
有时候,不带指责的评价都会伤到孩子。
在给孩子贴标签的同时,孩子的成长也就被固化了。
孔子讲:君子不器。反观我们自己却一直用培养器物的方式培养孩子。
书中提供了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项“知心调查”问卷数据:
中小学生对问题“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新世纪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的回答中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进步,并且肯定我”;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
而选择“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零花钱”这两项的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3.54%和11.11%。
可见,孩子对被认可、被正确评价的心理需求远超对娱乐和金钱。
爸爸妈妈对“在跟孩子交谈时,您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的回答中,一大批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爸爸妈妈,竟然不约而同地在调查问卷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其中“没出息”这三个字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但出自父母口中的频率比前两句低不了多少。
近段时间在看《非暴力沟通》,知道非暴力沟通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一旦有了评论,也就有了“隐蔽的暴力”的可能。相较于“身体的暴力”,“隐蔽的暴力”伤害性更大。
有冲突就要解决,知心姐姐卢勤给出了改变自己、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收获、培养幸福孩子的环境、发掘孩子的潜能、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培养责任感、培养亲情等八个方面近四十条方法、建议、箴言。
其中引用的都是她在知心姐姐工作中亲历的事件,是无数家庭用或悲或喜的实践为我们踏出的教育经验。蕴含的不仅仅是对养育的体悟与总结,更是对孩子的关爱与对家长、老师的期盼。
道出了孩子的心声,也给出了正确养育的答案。但要想把它正确运用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家长首先要保证自己成长。要做给孩子看,带着孩子干,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指责孩子。
书中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事例,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想要做优秀孩子的家长,自己先向着优秀孩子的家长努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孩子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你认为的那个人。
你的评价就是孩子的未来,孩子很大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