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多吃点——云南稀豆粉
在云南生活,如果不早起,那你将错失云南一半的美好。
我倒不是让你早起看看日出,或者是云南的晨景什么的。
这玩意哪儿都有,情怀又不能当饭吃。
我指的,是云南的早餐。
吃早餐这件事,大概不是许多人的日常选项,年轻人尤甚。
我过去也是个不大爱吃早餐的。
偶尔母亲威胁得不行,才会勉强胡乱塞一些牛奶和面包一类的食物。
遇上心情不错,也许乐意整个酸奶麦片吃,再撒把葡萄干,坚果。
就算得上是很棒的一顿早饭了。
总归是图个方便,但到底是冷冰冰的食物。
中国人的胃是喜欢热乎食物的。
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吃早饭这件事,我由来养不成习惯。
云南的早餐倒是改了我这毛病。
云南的早餐,种类极多。
云南的浆米线,也叫稀豆米线,以云南保山的最有名。
在保山太保南路附近,有一家“老建稀豆粉”。
你若起晚了,还得排个长龙等上些许时间。
你要排上队了,窗口的大爷或是大妈会问你:要饵丝还是米线。
这饵丝和米线虽然都是米制品,不过做法不大一样,口感自然也大相径庭。
米线爽滑,与米粉口感相似,饵丝柔韧,吃后有留香。
饵丝是由饵块演变出来的,饵块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
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方便加工的形状,饵块再切丝便成了饵丝。饵丝和饵块由于形状不一样,所以吃起来口感也不一样。饵丝通常是煮吃或是炒吃。
这饵丝我是不大吃得来的,更偏好米线。
大概因为我是广西人的缘故,这胃是米粉养的。
跟老板讨碗稀豆米线。
实话说,我是不大能接受这稀豆粉的长相的。
白花花的米线装在搪瓷大碗里,又从另一个大锅里舀上了一大勺泛黄的糊糊浇到了碗里,将米线完全盖住。
很让人有想象感。
这稀豆粉做法讲究。
挑选出上等的豌豆,放到盆里加水浸泡上一夜,然后用石头磨研,再用干净的纱布过滤,把滤下的豌豆粉水倒进锅里,才可以煮稀豆粉。
煮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火不能大了,火大了容易煮糊,火要小,慢工出细活。
耐着性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那豌豆粉水,逐渐变稠。
这稀豆粉什么状态才算好?
有个技巧,用筷子插入锅中,随手提起,悬一股流线就算是做成了。
端到碗直奔调料台,蒜油、麻油、苤菜根、芫荽、酱油、卤腐水、姜水、米醋、辣椒油
……
十来个缸子依次排开,可以依着个人喜好逐一往碗里添。
我个外来汉自然不明所以,于是跟着旁边的老饕依葫芦画瓢。
红的是辣椒,黄的是姜水,白的是蒜泥汁,十几种调料,全凭自己发挥。
红黄青白黑,几个颜色搭到碗里倒也是分外协调。
这里的黄糊糊,是用保山豌豆做的。
因为保山地处滇西,地势和气候不大喜人,地里长不出什么玩意,但这产的豌豆,可是保山人的心头好。
豌豆有两吃。
其一是豌豆尖,这是我爱极的蔬菜。
冬天里煮火锅丢上一大把,好的豌豆尖极嫩,不用多煮,汤里翻上一翻,一筷子夹起来就能吃了。
主要是这玩意好吃不贵,也不用心疼。
其二就是这豌豆了。
保山人民把豌豆磨粉后熬制的稀豆粉。
据说保山人民离开保山两不吃,这两样就已经占全了,足见豌豆的地位。
稀豆粉的吃法有三。
一种是纯吃浆,热乎的豌豆浆,你依着喜好搁调料,乐意的就好吃这口原味也行,热乎乎的一碗下肚,大脑算是醒了一半了。
一种就是浆米线或者浆饵丝。
放上调料后拌着吃,稀豆粉裹在米线上,稠稠的,黏黏的,颇有几分武汉热干面的感觉,一碗下去,那是十足实的饱足感。
另外还有“浆粑粑”的吃法。
将云南特有的饵块先煮好,再用火炙烤后,撕成块放入稀豆粉,叫做稀豆粉饵块。
给你碗浆,自配调料,然后送上来一块现烤的粑粑。
这粑粑就是饵块,吃“浆粑粑”颇有互动感,你得自己手撕粑粑,将粑粑撕成片,大小形状由君喜好,再全搁稀豆浆里搅拌一通了吃,类似于羊肉泡馍。
可以按不同的口味搭配。
稀豆粉可以单独吃,也可以添加其他食物组合出更丰富的口感。
也有人用稀豆粉泡油条,又是另一种风味。
不过傲娇的保山人民认为那是昆明人的吃法,不屑为伍,也是可爱得打紧。
还是,早睡早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