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一年读完100本书,真的有必要么?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222人  西溪无人

在微信群、朋友圈总流行着这样的目标,“一年读百本书”,“一个月读30本书”,他们不断追求读书的数量,读书速度,读书对他们来说变成了一种炫耀资本,社交谈资,但是,他们真的读懂了这些书么?读完了这些书对他们又带来了什么呢?

爱读书的我们,或者被别人驱逐着读书的人,往往时刻焦虑着下面这些问题:

1.要读的书太多,但是却总是没有时间读完,或者一本书翻着翻着就看不去了。

2.读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就像没读过一样,完全不记得内容。

3.读的书太杂,完全没有体系,读书并不能帮助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高效阅读。

李源老师说,“读书,不在于速度而在于计划。读好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你需要反省下,真的需要读100本那么多书?即使你需要读,那么真的需要读[完]每本书么?

他倡导的极简读书法,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是解决我们读书问题的“六脉神剑”。这种读书法,不仅可以让我们N倍速的阅读,更多的是真正理解知识的生产方式,了解知识背后的深层逻辑,从而让阅读真正为我们所用,而不只是一种炫耀的社交谈资。

极简读书法有三大理念:

第一大理念是要消灭冗余。

真正会读书的人,是会精选精读的人,他们其实读的并不多,他们最擅长的是筛选书。

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一读。但是什么样的书值得读呢?可能我们先要了解下读书的本质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大理念是理解读书的本质。

读书就是吸收前人的知识,那么知识又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呢?

其实,我们所面对的浩瀚知识海洋并非是网状的,而是树状的,好几代的作家以“知识共同体”的形式,不断开枝散叶,将知识大树培育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所以,我们去了解某一棵知识树的知识,不是看知识点本身,而是知识树上的人。正式因为这些知识树上的人、彼此不断响应相互的学说、观点,这样一个个知识才得以凝练成形。

知识树原理告诉我们,读书应该以作家、思想家为核心,不能以知识点为核心,所以我们每读一本书时,应该至少花30%时间去了解作者的信息,这能够让我们读书效率和速度提升n倍。

第三大理念是: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要真正应用知识树原理,就要使用李源老师独门秘籍——“五位一体法”。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 寻找作者的知识树ID。包含三个要素:作者的师承关系或者他的个人背景,作者的队友、弟子,作者的对手。

一个作家纵然是天纵奇才,也会有他知识的来源,可能是师承某个大师,或者受到某个名家的影响,或者是个人背景的积累。同时,当他提出一个观点,他所属的知识共同体是否有他的队友响应他的观点,是否他的弟子或者继承者传承他的观点。同时,他提出的观点最初是为了反驳谁的观点,他的对手是谁?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在知识树上讲作者的知识树ID锁定。从而,我们能够知道,作者所在的圈子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观点,还有谁响应或者反对了他的观点。

2.找到作者的知识点延伸。包括作者的核心论点,作者的著作之间的逻辑。

一个作家终其一生都只有1-3个核心论点,他们在“知识共同体”中不断反复的讨论,最后形成一两个核心论点,这也是他们最杰出的成果。核心论点并非是一本书中的某个论点,而是贯穿作者多本著作或者文章里的论点。

比如李源老师说,大师陈寅恪很多著作都是文集,著作有《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等,文集讨论的细节零零散散,但是却有个核心论点就是对胡汉融合问题的研究。

这里放上我的胡适《红楼梦考证》的五位一体作业:

作者的师承关系或个人背景:

胡适师从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作者的队友和弟子:

俞平伯《梦辨》

顾颉刚《红楼梦辩》

综合者: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作者的对手:

旧红学索隐派:代表是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和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

作者的核心论点:

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科学方法,做文学研究。

作者的著作

《红楼梦考证》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总结出关于《红楼梦》的著者和版本问题。

《中国哲学史大纲》用实用主义考察中国古代哲学。

再回到第一个理念,如何消除冗余,关键点在于如果一个作家你找不到他的知识树ID,或者找不到他的背景信息,最好不要读;对于同一个知识树id的作家,只要读他的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的图书。

1.开创者。

每个学派都会有它开宗立派的开创者,比如凯恩斯之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之于经济学,达尔文之于生物学。我们之所以要读开创者著作的原因在于开创者的学说是一个领域的最精华的思考框架和思考方式,同时,开创者所论述的观点和问题是后来者默认的,如果不读,那么我们可能会遗漏很多关键信息。

2.分歧者。

分歧者就是这个学派的“另类”,他不愿意在原来大家都已经研究彻底的理论再添砖加瓦,而是另起灶炉,跨界去提出新的论点。这个新的论点有可能又是一个新学派的开端。

3.综合者

综合者有两种。一种综合者他是这个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也是整个领域的集大成者。他在开创者的框架上进行完善,甚至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比如爱因斯坦的理论对于传统力学来说既是突破(可以理解是分歧者),又是一个更大框架学说。

另外一种综合者,他更像是这个领域的引路人,他的特点是知识渊博,擅于旁征博引,他的著作对于初学者是一本领域指南,对于深入学习者又是方向指导者。比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是人类学的综合者,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

以上是我在李源老师的训练营中学到的一些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学科的学习当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读书方法。

就像李源老师说的,读书永远都不是题海战术以量取胜,了解作者的知识共同体和他的核心论点,才能让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可详可略,大大提升我们的读书效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