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感日记

学会广州话,爱上一座城

2017-05-21  本文已影响167人  南宁唐方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促使我下定决心去学粤语,是因为昨天和煮粉阿姨的对话。她收我两份钱,给我两碗粉,然而就只有我一个人吃。她一口咬定她已经问过我是不是两份,我没有回答她,没有否定她,说明我是默许的。其实我根本没听懂她说什么。好吧,我笑笑说你见过一个人吃两碗粉的吗,她们都笑了,最后退钱给我。

我想,在广州就是这种鸡同鸭讲的交流,假如哪天我去买一套别墅,他们给了我两套,我怎么办?假如我要嫁给一个男人,他们又奉送一个李嘉诚,我该怎么办?噢苍天啊,画面太美,我不敢想像!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一直以来,我经常被人称赞说我具有语言天赋。我从小讲都安话,方圆十里之外就有不同的地方方言。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双语”教学,壮语与汉语即家乡话和普通话。我上高中的时候,来到县城才开始接触我们县的官话桂柳话,很快我鹦鹉学舌般就掌握了一口纯正的武鸣官话。出去的时候常常被人当成东风农场的人,很是体面。

工作的地方讲新民方言,这是客家话的一种,汉族地区。之前我可以保证,从没有听过这种方言,我连他们骂人的话都听不懂,怎么办?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就无法开展工作,后来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讲新民话。在热心同事的帮助下,两个月之后我开始听懂一些简单打招呼用语,半年之后我可以开口说话,一年之后我可以用当地流利的方言召开会议。

下乡的时候,我挑水、淘米、做饭,和乡亲们交谈,然后听到她们背后打听这是谁家的“新旧”(媳妇),可见我的口音是可以糊弄很多人了。当然,离开了这么多年,没有了这种语言环境,除了经典的“吊呀咪”之外,我已经把全部的新民话留在了我的第二故乡。

恋爱的时候,我开始学讲武鸣壮话。我发现这真是一种快速学习语言的方法,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容易就掌握老韦家的东四社口音,简直不需要任何过渡。去他们家的时候我好像已经是隔壁村的姑娘了,不过是在外面工作久了的人。他嫂子说我好像就是他们家里人一样,说话就像村里的人。你看看,我还装什么装呢,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就说这中国人民的普通话,更不用说了。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和我们民族的人说话口音不一说。我家老韦,我的亲人们,我的同村人,我的同学们,大都还操着一口浓重的夹壮普通话时,我已经被汉族人民当成外地人很久了。说来惭愧,我还真不是故意的。

然而,我却偏偏在白话上败下阵来,南宁白话与广州白话同一种语系,我们统称为粤语吧。在南宁工作生活那么久了,我竟然不敢开口说一句白话。白话的水平仅仅限于“会听不会讲”,人家说的时候听得懂大概意思,就是开不了口,这就狼狈了。

老韦说是因为我不进菜市的结果,如果我天天逛菜市,保证我很快就会讲白话。我说不是呢,南宁菜市场的大妈大娘们都会讲普通话的,她们看到我时都是主动说普通话的。如果我真要学会讲白话,看来我得找一个讲白话的人再谈一场恋爱才行。老韦白了白眼。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话说刚到广州的时候,隔壁有家茶餐厅叫“点都德”,这是广州一家有名的餐饮连锁店,宾客如云。我路过的时候还想这个老板太没有文化了,怎么起这个土不拉叽的名字。同行的人说你用广州话读一下,我读成“点都得”,才发现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愿望。做什么都得,怎样做都得,事业、爱情、升官、发财,幸福生活做哪样都得,天啊多么贴切,原来老板是要告诉我们做什么都得啊,美好的意境,是我不懂得规矩而已。

 从上海转战到广州时我说,我要在三个月之内学会广州白话。同事们都很热情,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和我说白话,可是讲来讲去也就是吃饭那几句。昨天在白云山摩星岭上发呆的时候,突然就想找个粤语培训班,交钱的学习才会有效果。于是报名参加愿达外语学校试听课程。

学校位于三元里,据说那里和小北路一带都是外国人的聚居地。那里是做皮具、服装贸易最大的市场,做外贸的人很多,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特别是非洲兄弟。这意味着,这个教粤语的外语学校的学生肯定是外国人居多,而且黑人一定很多。

去之前我一直在担心,我,一个堂堂的光芒万丈的文艺女中年,要去三元里的培训学校学粤语,说不定满教室都是黑人,而就我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怎么办?反过来想,要是我学会粤语的同时,一不留神又学会了非洲朋友的语言,说不定(话唔埋)我哪天就可以去国外当个外交官了。我的担心让刘老师们笑得花枝乱颤。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和纯正广州人的梁老师交流过后,甚至欢喜。梁老师上课好接地气,教的都是日常用语,不是价格就是银纸,特别适合逛街“买嘢”交流。两个小时的课程,起码我学会区分“唔该”和“多谢”的用法。“唔该”是请别人做事的客套话,相当于“劳驾……”“麻烦你……”“不好意思……”。对别人帮助了自己的表示感谢,就是出力的地方,应该说“唔该”或者“唔该晒”。而“多谢”一般用于别人送礼时表示的感谢,是别人出钱的时候,比如,你送我一颗钻戒,我会说“多谢晒”!

我承认我是一只笨鸟,总想比别人飞得早一些快一些才能找到虫子吃,然而却因为太肥而飞不起来。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我还一直努力地起飞,飞得不高也不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起点太低。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5年前,其次的最佳时间是现在”,虽然我比别人起步晚,接受慢,但我相信执着的追求将助推我前进。只要我不放弃,我的翅膀会有腾飞的一天,就像现在开始学习粤语,总有一天我会因为一口纯正的广州音而会更加爱上这座城市。

江湖上流行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流行语与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金句,一不留神成了网红词语。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两句话,说明你应该读书了。而我,虽然离开家乡不多时,却经常被当成了外省人,主要是南宁的普通话口音在外省人眼里成了最时尚的方言。

美容院的姑娘们常常竞猜我是哪里人,猜得最多的是台湾、胡建、广东、海蓝甚至是越南的口音,搞得我哭笑不得。在南宁,我也常常被当成了外地人,我长不像本地人,我的口音不像本地人,我不会讲南宁白话,于是我就永远成了人们眼里的外地人。

然而,所有的时尚光鲜优雅(仅指语言)的背后,却被一个从小在南宁长大,10岁才到广州读书的小姑娘戳穿。刚刚到广州的时候,晚上她一见到我便说,很久没听到南宁话了,糖阿姨说话的口音好熟悉好亲切啊。捏,我装什么装先,一个小姑娘的评价便把我打回了原形。其实,我还是那一口亲切的南普,虽然出走没到半生,归来依然是浓重的南普。

唔该晒,写得咁长,浪费呢的时甘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