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教你写作

写作怎么能一根筋?你需要发散分解思维

2017-03-15  本文已影响301人  樊荣强
元写作:快速成为非文学写作高手

作者:樊荣强

6.1 写作需要发散分解

6.1.1 发散思维与分解

西瓜大约是每位读者都吃过的。请问有谁是抱着一个大西瓜,直接就嘴巴啃吃的呢?如果你那样干的话,一定是个大傻瓜。

西瓜,我们正常人都是把它切成小块后再吃。

当我们就某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章,也必须把那个问题像切西瓜一样,把它分解为几个部分或几个方面。

发散、分解、分类、分析和阐述这几个概念,有必要先说清楚。顺便提示一下,上一章讲过下定义的技巧,说一篇文章里面,如果有些关键的概念可能读者不明白,那就要下定义,解释一番。

发散,在物理学上指(光线等)由一点向四周散开。不过,这里我所讲的发散,是一种思维模式,称为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与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例如问5+4=?,这就是聚合思维。而如果问?+?=9,这就有多种可能与答案,这就是发散思维。

6.1.2 与“分”有关的几个概念

不论发散思维还是水平思考,我们都要具备分解和分类的能力。

所谓分解,就是把一个事物由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所谓分类,则是将多个事物分成若干不同的种类。

分解与分类,这事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好。图书馆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图书分类。将图书分类,其实就是将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也就是知识进行分类。其难度在于,世间万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虽然现在科学各门学科越来越专业化,但依然有无数的著作没法直接归入某一个类别,比如《论语》一书,是属于哲学还是教育学呢?比如《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学问题》一书,是该归入经济学还是社会学呢?

当然,直观上就有明显差别的事物容易分解或分类,而隐性的差别、事物内部的构成、抽象的要素,则不容易分解和分类。

比如,问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有汽车、轮船、飞机、火车、自行车,等等,这些很直观,也就容易分解并回答。但是,如果问人的哪些个人品质对成功很重要?这就难于回答,需要我们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当你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可能马上列出如下答案:好学、勇敢、诚实、敏锐、宽容、勤奋、果断、志向远大、坚忍不拔、严于律己、信念坚定……

懂得发散、分解、分类之后,我们才能够进行阐述或分析。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

阐述的阐字,《说文》的解释是:阐,开也。也就是说阐的本义是开、打开。因此,所谓阐述,就是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述说。

不过,展现出来叫阐述,在思维层面则叫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将整体的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阶段、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从认识问题的角度看,能够深入到问题内部,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从讲话的角度看,能够丰富讲话的内容,做到有话可说。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比较、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

善于写作与演讲的人,必须是一个分析能力较强的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并有着独到的见解,并进入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一般情况下,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

上边解释概念说了这么多,其核心就是: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学会“分”。

6.1.3 写作中分解的作用

有一天,有学生跟我讨论,我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说我也喜欢穿红色。问我为什么喜欢穿红色?我说作为老师,红色鲜艳夺目,在课堂上能够给人带来热情,拍照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突出。我接着还说,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红色,因为红色也代表着喜庆、吉祥、积极和乐观。当然,红色也代表着革命,代表就暴力和血腥。

我话音刚落,一位同学马上就感叹道:“哎呀,太佩服樊老师了!你一开口就能够说出红色代表的各个方面。不仅词汇量丰富、准确,而且你的分析能力超强。”

分析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能力强的人,能够迅速的发现一个事物相关联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部分、多种可能性之间的差异,并且尽可能全面地逐个罗列出来。

对于写作来讲,分解发散有以下三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丰富话语。要解决话语丰富的问题,必须学会对一个话题进行分解。前面我讲过,讲话时大脑处于聚焦与发散同步交替进行的过程。问答思维之中,提问有助于思维聚焦,而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除了要紧扣问题之外,还得要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分解问题,连着两个,三个四个以至更多的方向,以问题链思维开拓思路,这样自然就丰富了你的话语。

第二,全面深入。与上述丰富话语相关,当你朝着不同的方向发散思维,这样看问题就不至于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说评价一个学生,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也就是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三好”。中国教育界最受人病诟的就是只重视学习成绩,重视考试分数,被称为“应试教育”。曾经也有人提出,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当然是更全面的标准,但是现实一点,能够做到“三好”,已经非常不错。

第三,条理清晰。写作要求我们的文字具有逻辑性,而逻辑性当中很重要的要求就是条理性。条理性从哪里来?一方面,要对话题进行分解;另一方面,要按照顺序逐一的陈述。稍长一点的文章,还要分篇、章、节,按不同的层级加上1、2、3、4、5这样的序号,这样才能确保言之有序。

我曾经去观看女儿的高中军训结业典礼。学生们穿着统一的军服,15个班分别列成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有序的从观礼台前走过,气势恢宏,叹为观止。

由此观之,我们写文章,也有必要将大脑里边的思绪,分解排列成一个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方阵,以有利于读者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6.1.4 多点式归纳概括

我在归纳概括一章讲过,多点归纳概括与分解罗列,其实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分解也是在归纳。现在我再结合归纳概括讲一下分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现了逻辑学上最重要的因果律,他指出,事物之间的因果,通常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四种形式。

这很有意思,亚里士多德把因果律分析出了四种形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多点式归纳概括。同时,因果律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这三种形式,都告诉我们要努力探寻事物因果关系的多种可能。

因此,我们在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时候(回答“是什么”),或者对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回答“为什么”),或者对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时候(回答“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只讲一个方面,而要讲两个方面、三个方面、四个方面,以及更多个方面。

我们在进行分解与归纳时,依据什么标准呢?无外乎就是:主体、时间、空间、范围、来源、形式、状态、性质、特征、要素、过程、数量、质量、功能、作用,等等。

下面我着重讲解六种常见的分解方法。我要特别提醒,这只是帮助我们拓展思路的工具,是对千变尤化的语言总结出的部分规律而已,仅仅是局部真理与相对真理,千万不要将它生搬硬套。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为了便于记忆,我把以下六种分解方法,概括为六个形象的字:点、线、面、层、角、闪。点为要素法,线为时间法,面为空间法,层为层次法,角为角色法,闪为罗列法。

跟樊荣强老师学习写作,请加入呆萌写作训练营,21天连续打卡写作,完美蜕变。加微信18723361670(<<长按复制)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