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中西美食文化差异成因初探

2017-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糊公子

中国人喜欢用煮、蒸、炒的方式制作美食,而西方人喜欢直接烤,或者煎,他们很早就会烤面包,而中国人很早就会蒸米饭,是因为他们不会煮或者蒸东西吃吗?除了地域物产的差异造成的美食文化差异,还有什么根本原因吗?

人们在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以及美食的制作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美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构成了美食的文化。

从狭义上来讲美食的文化,就是在美食的制作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思想和行为等等。因此,美食除了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人体的衰老等等,同时还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纪念某一段历史或者宗教活动,比如在食用过程中提现礼仪等行为表现等,又比如获得美食所传递的精神享受。

这些内容非常庞杂,绝非一两个章节能够讲完的。我只能在此给大家举举例子。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思维差异造就美食文化差异

中国人喜欢整体思维

比如中国人擅长整体思维,喜欢辩证地看待事物。因此中国人会更重视美食的整体风格,力图通过对不同性味原料的搭配调和,创造出合乎当地气候和时令特点,并可以对不同个体起到增益调和作用的综合性美味。实际上就是强调天人合一,药食同源。但同时还讲究饮食适当,不可过分追求美味。

以四季为例,《礼记·内则》言:“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并在这个总的原则下,提出了四时调和的饮食之法,如“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也就是说,在制作鱼和猪肉的时候,由于春天和秋天的时节不同,所用的调辅料就不一样。

注重对食物的性味的搭配,比如食物的四气五味。四气,指食物的寒、凉、温、热四种性能,五味指的甘、酸、苦、辛、咸五种味道。这些都是着重观察整体功能,在数量和比例的搭配上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在美食制作上,强调五味调和,菜肴由主料、辅料和调料组成,然而最终通过炒、爆、炸、煎、煮、烧等烹饪方法,形成一个色香味形俱佳的整体。

西方人长于实证分析

西方人擅长分析、实证,对事物的认识以客体来区别于主体,因此更重视个体而忽视整体,会更重视美食的个体风格,保持和突出原料特有的美味。

西方人强调均衡营养,提出六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西方人的美食制作个性突出。菜肴由主菜,配菜和酱料构成。一般是先将主菜和配菜,分别制作好放在同一盘中,将主菜的酱料和配菜的酱料,分别浇淋在相应之处,而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主菜的酱料和配菜的酱料难以完全渗透到主菜和配菜之中,比如分别浇淋了各自酱料的牛肉和薯条,虽然同在一个盘中,但是各自独立。

所以,西餐一般是分别烹饪,组装成菜。所以最常用的炊具是平底煎盘。平底煎盘不适合大动作的上下颠翻,只适合局部的左右摆动。出锅后摆在盘中与其他蔬菜组配,体现出菜肴的独立性。

平底煎盘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美食各自成派,各有各的精妙之处,下次,我们将会具体讨论中西方美食的文化特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