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

读《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人生如蚁

2020-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微尘悦读

        近日,全国疫情趋紧,湖北黄冈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赶巧,苏东坡被贬之地黄州,正是现在的黄冈市黄州区。

        1082年,苏东坡“乌台诗案”被贬,除了小人作祟外,与其自身年轻气盛也有关系,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处世哲学非黑即白。喜欢诗里针砭时弊。而真正的成熟,不是圆滑,而是接纳。除了能接纳白,还能接纳黑,兼收并蓄。真正成熟的人,在面对黑暗时,不是迎头而上直接去对抗,而是要学会先接纳黑暗并与之和平共处,然后再逐步去揭示光明。

        被贬的那段时光,是苏东坡最黑暗的日子,但也是他领悟生命,思想升华最快的日子。人都是在压力下获得成长,压力越大,成长越快。这是人生的“反脆弱性”,无人能够跳脱这一规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有时不一定是坏事,试着,往好了看。

        黄州之于苏东坡,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他之所以得名苏东坡就是在黄州,食物匮乏逼迫苏轼在城东一块坡地开垦种田,自号为“东坡居士”,故得名。与其他农人不同,苏东坡虽然身体偏安一隅,但精神世界丝毫未落入尘窠,农田虽然控制了视野,但他心中仍是鲜花怒马,还有诗和远方。苏东坡似乎是出世了,如陶渊明般。实际上,并非如此。正如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而隐居于鄱阳湖畔,并非为避世而遁入山林,而是抱着审美的态度去重塑自己的人生。这种归隐是积极的,并非消极的。“出世”与“入世”对每个人的涵义是不一样的,区别不在于他所处的环境,而在于其心中的境界。

        陶渊明身处四世纪的东晋,七个世纪后,苏东坡在黄州读懂了他,如两片隔了无数个季节的树叶,隔着几百年的风雨,却脉络相通,纹路相合。他反复抄写《归去来兮辞》,那是他在书写自己的前世。他在词里说:“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身”。王国维独崇四人:屈原、陶渊明,杜甫,苏东坡。他将陶渊明与苏东坡摆在了同一高度。

        在黄州,苏东坡不但反复抄写《归去来兮辞》,还用宋词隐括《归去来兮辞》,写了《哨遍》,在无边的旷野中,吟讴哼唱,在那一刻,世事沧桑,草木万千,都收纳进他的生命里。苏东坡所处时代的政治是荒缪的,书生意气做不了大事,只会语多必失,伤及自身。不幸中,他很庆幸,因为,黄州是一个休止符,让他停下来思考人生,升华认知。因为,不经历这些痛苦和折磨,他不会如此亲近自然,也不会知道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竟是如此的自由和快乐。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苏东坡与其恩师欧阳修一样,跻身宋代文坛三大领袖。宋代书法的代表是苏黄米蔡,苏东坡《寒食帖》被认为是宋人美学的最佳范例。至此,我们应当感谢那些陷害苏东坡的小人们,因为没有他们,苏东坡或许如他们般,淹没在朝堂阴影里。正因为他们,文学史上的那个苏东坡才能被后人看见。

          苏格拉底说“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挫折成就伟大。在苏东坡身上再一次被验证。后世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悟道之于王阳明,与苏东坡被贬湖北,黄州耕理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刘瑾的存在,如果没有遭受四十廷杖和锦衣卫狱的折磨以及龙场驿站的痛苦,何以能有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瞬间。 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圣贤都要经历过一番非比寻常的苦厄。摩西被放逐渺无人迹的沙漠,才有了《摩西十诫》;耶稣在颠沛流离的传道中悟得大道;穆罕默德在放逐地创建了伊斯兰教;释迦牟尼放弃了王子养尊处优的生活,到深山老林中度过艰苦的岁月,创建佛教。古往今来无数案例说明了同一个真理:逆境才是人类前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不经风雨,就不能见彩虹,逆境使人成长,让人成熟。

        苏东坡每日过城门,守卒都知道他是大学门家,只是不了解他为何沦落至此,苏东坡也不解释,写下一首《日日出东门》,“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意思是,他走的这条路,古来圣贤都走过。那时的他,已经不再迷惑,已经从幽怨和激愤中走出来,走进一个更加宽广、温暖、亲切、平坦的人生境界里。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个人的高贵,不是体现为惊世骇俗,而是体现为荣辱不惊,安然自立。

        还是那段我最喜欢的《定风波》,我终于知道了这首诗是在何种场景下写就的,原来苏东坡在城外所种坡地为官地,不可持续。他想购置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经朋友推荐,脚穿草鞋,手持竹仗,前往沙湖看田。行至半途,风雨大作,友人奔跑躲避,唯苏东坡定在原处,在他看来,荒野上根本没有躲雨之处,倒不如让大雨浇个痛快。一场把他浇成落汤鸡的大雨,成就了一首富含哲理的千秋名词。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人生如蚁而美如神”。顾城的这句诗为苏东坡的人生做了最美的注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