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经理,首先得有好的环境和土壤
我一直不想写关于产品经理的文章,虽然当下在自己主攻的行业有一定影响力,也可以说数一数二,但还是觉得个人没有一战成名的作品,离牛逼还有大距离。很多时候若没有作品来说道,就像吹牛不打草稿,说不心虚那是假的,虽然很多人也是这么在做。
但工作多年后发现,许多曾经的战友和同事,一路走来大多也是默默无闻。可能从搭基础设施和到最后爆发,很多人都没那耐心和运气,又或许风口太多诱惑太大时间太少了。
是的,失败是常态,谁也不是天之骄子。20岁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30岁你发现世界很大,有一个赛道你能就不错了,属于你真正的机会不多,坦诚的面对自己后内心显得格外平静,岁月的历练让人心真的会变柔软。
做产品如人生,每一步棋只是决策和选择,对错是结果。
我还记得10年乔老爷的iPhone 4惊人亮相,随后11年雷布斯的小米遍地营销(那时没多少银子,按坏了鼠标在抢购通道入了第5053台),到罗老师的锤子ROM和手机,到张小龙老师开启移动霸主直到现在。那时无人不说产品经理的牛逼,互联网改变世界,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云云。
也是在那时候,一个留长发的文艺青年暗暗下了决心,握着拳心潮澎湃。
直到13/14年左右一级创投市场达到了泡沫顶峰,随便一个大厂高P出来就能PPT融资创业,似乎和17年区块链市场白皮书就能IC0如出一辙。在资本市场的带动下,我深深记得招聘网站上,那时候的iOS工程师、移动产品经理等等岗位薪资高涨,供需直接体现在了价格预期。
说偏了,写着写着就很啰嗦,因为算是真正写产品的第一篇。
今天实际上的主题是产品锦鲤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好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前提。就像创业与投资一样,方向与趋势相逆,那就是找死的节奏。
不过环境和土壤,怎是区区一个小屌PM能左右呢?若是大公司部门,必定是主导业务的老大及业务属性决定了产品是支撑还是主导的作用,创业公司自然是创始人起了关键作用。
纯银老师曾说过他出来网易的原因,说自己爱在一线做设计,而若设计的前侧需求及战略自己不能决策和把握,那基本上杀死了一个产品经理的灵魂,顶多那是一个功能经理,我斗胆猜测其实行业80%的产品经理都是这样子的。所以创业成了他的最后选择,也满足了他的设计癖好。
但反过来想,产品经理自己有多牛逼呢?其实优秀的(有作品且有好作品的)产品经理少之又少。好的环境土壤和优秀的人往往惺惺相惜,因为顶部资源总是相对有钱有势,行业信息也十分扁平。
当然,在各个金字塔阶段的产品经理人群,也有不同的需求,很多还是会执拗于产品氛围,做专业那条线,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每个PM的职业方向和愿景,那是肯定的。
但慢慢成长你会发现,山路都是崎岖的,到了更高的山顶俯瞰风景却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单个维度的职业视角太狭隘了,做产品的说产品思维重要,做流量的说流量思维重要,做转化率的说转化率重要,做销售的说销售思维重要,做投资的说人生如同投资一样的。
其实大家都没错,大道至简,思维都是共通的,最后不都是回归商业么。
不同的商业模型,在不同阶段需要侧重的资源手段是不同的。(这个会在后续聊到)
所以我多年自省,把产品氛围,变成团队氛围,变成公司文化氛围,往更外了去拓展,好的环境和土壤肯定是人和团队。这和早期风险投资似乎如出一辙,任何职业也似乎共通。
那如何选人和团队?初阶的产品经理找直系领导的尽调,中/高阶的产品经理找创始团队的尽调,更牛逼的直接研究行业机会吧。用互联网和人脉来达到你的目的,当然尽调的能力是基本功,在于你自身的信息检索和输入能力。
总结一下,产品经理只是一个思维,过了N年了其实也并不是高大上,TA也在随着互联网产业变化而变化,任何岗位都一样。人和团队才是根基,是最关键的环境和土壤,而公司商业的顶层设计才是立足重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