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文丨云海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在今天的中国,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毫不为过。从一百多年前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后,刚刚经历了甲午战败的国人猛然惊醒,认清了弱肉强食的国家间竞争现实,救亡图存的意识从此深入人心。胡适改名为“适”,也正是取自“适者生存”。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各个思想领域,都或多或少能够看到进化论的身影。比如“商场如战场”,就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进化论的魅力可见一斑。
那么,既然进化论影响深远又妇孺皆知,今天我们还有学习它的必要吗?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给出了答案:有必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甚至可能是被人们误解最多、误用最多的科学理论之一。
王立铭教授在《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一书中,将进化论知识进行综合创新,介绍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前沿知识,以及在社科领域的运用。
说起生存竞争,进化论履带上继可遗传的变异之后的第二个环节,我们习惯性地把它理解成血淋淋的、马尔萨斯式的对抗。强国对弱国的入侵、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屠杀……等等,人类世界弱肉强食的场景,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生存竞争。但王立铭却认为,生存竞争可能是被误解得最多的进化论思想。
在达尔文看来,生存竞争有三种形态: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环境竞争。羚羊与羚羊之间争夺领地、人类族群之间为争夺有限资源,是我们最熟悉的种内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成王败寇。不同物种之间相处和竞争的模式,则表现为捕食和被捕食、寄生和被寄生等,如猎豹和羚羊之间的关系。而第三种生存竞争形态,环境竞争,如沙漠边缘的仙人掌就在和干旱环境进行生存竞争。
有意思的是,从竞争的残酷性强度来看,紧迫性最强、最为残酷激烈的,并非猎豹与羚羊式的种间竞争,反而是我们最熟悉、同类生物个体之间赤裸裸的斗争。王立铭解释到,种内竞争的残酷性,根源在于不同个体的生存空间高度重叠、能力储备高度一致、争夺的资源也完全一样。它持续的时间很短,却往往以你死我活为结局。因此,种内竞争的致胜因素,就是效率、狼性、紧盯对手、并不需要顾及大环境。
将竞争关系狭隘地理解为种内竞争关系,是一种影响深远的误解,至今这类思想都仍然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被各国的精英片面地理解成了“弱肉强食,丛林社会”的种内竞争关系,并推广到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竞争之上,产生了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曾经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除了给进化论正名,王立铭还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的理论、前沿和思维。影响最为深刻的,是进化论的红皇后效应和马太效应。前者说的是,“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出自《爱丽丝梦游仙境》)猎豹和羚羊为了更好地捕猎和防止被捕猎,就必须不断地进化出更强的捕猎本领和逃生本领,结果看起来势均力敌,但双方都已经拼尽了全力。马太效应指的是进化过程中的复利作用。如果生物个体内部的一个基因发生变异,适合度提高了1%,那么在1000代之后,这种基因变异的比例就会达到99.5%。也就是说,只需要大约2万年的时间,这种基因突变就可以完全“扫荡”整个物种。
介绍完进化论之后,王立铭还探讨了进化论在社科领域的应用。比如,通过竞争方法论,作者探讨了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商业竞争中致胜。他指出,价格战是一种赢得种内竞争胜利的常见手法。但是,诸如千团大战和打车软件大战的结局是一地鸡毛,反而是避免参战的美团异军突起成了胜利者。
因此,对于一家想要基业长青的公司来说,靠强调效率、狼性和紧盯对手等手段赢得种内竞争还远远不够。利用自身原有的优势,寻找全新的生存空间,并且在新的生存空间内进一步强化优势,才是致胜法宝。比如阿里在旗下社交软件“来往”与腾讯的微信正面交战中(熟人社交领域)败下阵以后,转而投入偏工作场景下的社交工具“钉钉”,和微信错位竞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通过寻找全新的生态位,把种内竞争转换为种间竞争的典型案例。
正如何帆所指出的那样,王立铭“试图打通进化论和社会科学的界限”。如果想感受进化论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该书不妨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