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专业咨询(D674)

2024-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走过的路皆为风景

  新时代举行的一次专业咨询师是直播课,让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仿佛撩开专业咨询的神秘面纱,窥见了它的神奇和伟大。

  说它神奇,专业咨询师就像多年的中医名师,通过“望闻问切”就能一语点中你发病的要害,不同的是治的是心病,咨询师的话就是良药。说它伟大,咨询师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挽救一个个家庭于水火之中,让一个个家庭重新点燃希望。

  以下是记录受深刻的点。

  与人交流要会倾听和共情。这些都是在很微妙不知不觉间和对方共情的。听完对方的诉说,共情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内心有什么需要?他又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深入打开孩子的情绪,当真正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爱,即便是规则孩子也会从规则里感受到爱。

  家庭情感能量的流动很重要。要调动家庭能量的流动,家庭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滋养。妈妈的角色在家庭中最重要。

  几个神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个父亲向咨询师咨询:初中的孩子晚上总是很晚不睡,躺在床上听小说,等爸爸回家了训他几句一会就睡着了。

  咨询师回答:这是孩子关心爸爸,惦记爸爸这么晚没有回家会不会有什么事情?所以他睡不着。爸爸和孩子做个约定,即便晚了回不来给孩子打个电话,让孩子放心爸爸在外面没有喝多,很安全,几点一定回去,让孩子听一两个故事先睡觉。  果然,孩子以后就不再熬夜了。

  案例二:一个孩子经常性疼痛,疼到手都拿不住一支笔,孩子的疼是真的疼,不亚于十级疼痛。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啥大毛病,妈妈疑惑,到底是怎么回事?

  咨询师回答:痛极呼母!孩子用让自己疼痛生病的方式在呼喊妈妈,留住妈妈!妈妈一时呆住了,说:“要不是孩子几次三番的生病,为了照顾他,我都离家出走或者自杀几回了。”

  案例三:一位女孩经常生病发烧,到医院也检查不出病因,妈妈天天关注的都是孩子,失去了自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

  咨询师说:孩子是在用自己生病的方式告诉妈妈,我不想成为你的样子,你应该有自己精彩的人生,妈妈你多爱爱自己吧!

  案例四:一位妈妈经常催促唠叨孩子,嫌孩子拖拉磨蹭,从起床到吃饭到上学,一直不停的催,对孩子特别不满。

  咨询师说:表面是催孩子,实际上是对自己不满,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好。追溯到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妈妈不满意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积压的太多委屈,现在无意识借由孩子的拖拉来发泄自己的委屈。(这个案例自己代入感很强,孩子小时候就是这样催孩子的,年少时自己做事时妈妈对自己的批评历历在目)。

  若不是咨询师的引导帮助,谁能想到这些竟是孩子问题背后的真相?

  是孩子爱父母更多?还是父母爱孩子更多?上面的几个案例足以说明真相了。

  问题解答:现实矛盾中如何表达即不伤害到对方又能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咨询师答:用语言表达,描述客观事件,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愤怒?委屈?等等。

  在什么情况下,家长要跟孩子站在一起?

  咨询师答: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站在一起。

  插入一个案例:一个高中孩子又一次因为打架斗殴被被叫到派出所,爸爸气急败坏的给咨询师打电话:“这孩子我不要了,送给你吧!”

  咨询师问家长:“孩子在哪呢?你问过孩子的啥感受吗?孩子受伤了吗?”

  这位父亲生气把孩子丢在派出所了,“他咋会受伤?人家受伤的在医院呢!”

  咨询师教给这位父亲:回派出所拉住儿子,问儿子受伤了没?坚持带儿子去医院检查检查,儿子最重要。关心他的身体有没有受伤,关心他的心理有没有受伤。

  按照咨询师教的父亲如法炮制,孩子没有见过爸爸如此和自己站在一边,感动满满。后来他说,从此以后,我所学的习有一半是给爸爸学的,我所努的力有一半是给爸爸努力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这个案例让人泪目。这就是和孩子站在一起。

  我也想起小时候哥哥和别人打架了,父母总是站在别人一边,当着别人的面吵哥哥。父母在全村人面前落得了好名声,深明大义,不护短,威望也高。长大后的我,也以为这样做是对的。今天才知道,父母这样做,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要跟孩子站在一起,护短是必须的呢!

  感恩几位资深咨询师的精彩直播,让我们开了眼界,收获很多,悟到很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