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州有关的甜(一)
苏州三年,逛的园子不少,尝的美食也不少,只是后来一直不曾出现在我的梦里。今天先来说说观前街的采芝斋。
外地人到了苏州,一定会去观前街的采芝斋逛逛,买点苏州当地的土特产带回家。据说苏州有好几处店面,不过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最热闹的当属观前街的那一家。
苏州人爱吃甜食,松鹤楼的松鼠鳜鱼和周庄沈万三的蹄髈就是代表。我在苏大读书的时候,第一次在食堂吃到“咕咾肉”,感觉特别惊艳,没想到在平民的学生食堂还能吃到这样地道的苏州美食。此前在师大读书的时候,我半工半读,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月生活费只能是300,师大的米饭在记忆中永远呈现出营养不良的黄,而且毫无弹性可言。有一回父亲母亲到学校来看我,我请他俩在食堂吃了份简餐,我爸扒拉一口饭眼圈就红了,他说:“这么难吃的饭,我姑娘竟然吃了四年。”
那个时候,我其实一点儿没觉出差距,直到后来去了苏州,感觉自己简直像到了天堂,以至于我毕业之后回到家,有整整两年的时间觉得母亲的菜太辣。不过,不习惯甜食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是天堂,因为苏州人烧制的荤菜基本上都要放糖的。工作之后有一回,我和几个同事因为工作的原因到苏州一所学校参加交流活动,在对方学校招待的宴席开席之前,虽然同事们对苏州人爱吃甜食早已有所耳闻,但没有尝过,不知深浅,于是他们向我打听苏州人对糖的喜爱程度。我虽然能说出几个经典菜肴,也知道嗜辣的他们一定不会喜欢的,但别人的胃是不能替代的。所以我只能在上菜的间隙看着他们渐渐失望的神情,一直延续到就餐结束。那一顿,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样菜吃一口,然后就不再吃第二口了,等散了宴席,他们又去找了路边的烧烤摊安慰了一下彻底失望的胃。所以,苏州的地方菜跟榴莲有点像,喜欢的欲罢不能,不喜欢的避之不及。
苏州的甜食特别多,作为甜食的老饕就不能不提采芝斋。据说,采芝斋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从19世纪末就开始制作糖果,其间经历了起起伏伏,走到了今天,其中的粽子糖、松子软糖、乌梅饼、九制陈皮、沉香橄榄、尤为出名,可以说是苏州糖果业的金字招牌。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盛夏时节采芝斋售卖的酸梅汁,只需一小勺原汁,拿白水冲兑,放在冰箱里冷藏,就是一大杯清甜酸爽的夏令冷饮。他家的酸梅汁和别处的不同,只有梅子和桂花的味道,绝没有一丁点其他添加剂的味道,我后来在很多地方还有超市里买的都不是那个味儿。
每年的清明到五月中旬,采芝斋还有一种应季的玫瑰酒酿饼。老苏州人都有一种“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说法,这春饼,指的就是酒酿饼,一般来说清明前后就是品尝酒酿饼的最佳时间,据说此时温度和湿度都是一年中最恰当的时间,发酵出来的酒酿最适宜制作饼皮。而且每年只卖这一季,错过就只有等来年啦。所以,每到清明前后,采芝斋的门口总要排起长长的队伍,队尾的都看不到队首,但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被那空气中漂浮的混合着玫瑰酒酿味道牵引着。刚出锅的酒酿饼,味道最好,饼皮外脆内软,豆沙细腻清甜,略带点慵懒的酒气,玫瑰在豆沙的包裹下却格外出挑,让人不能忘怀。一年中的这一季结束了,就只能再等上一年了。我想这也许就是酒酿饼如此诱人的原因吧。
这两样,采芝斋应该一直都在卖,只是我好久没尝过了。又快到清明了,快到那个满大街都飘着玫瑰酒酿味道的时节了。给自己许个愿望,带着母亲再去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