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的思考
文|东雨夏晨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2971/ef0ae60b28d58962.jpg)
傍晚出门散步,一个人行走在秋高气爽的天空下,一股股凉意扑面而来,舒服而又清新。
喜欢秋这个季节是没有理由的,相比于春的鸟语花香,夏的烈日炎炎,冬的寒气逼人,我会偏爱秋的简洁明朗多一点。
秋风微薰,落叶纷繁坠落。
纷纷扰扰的行人如秋叶一般落在行人道上,跳着舞,各做各的。有大人也有小孩,跑步的,遛弯的,手牵手的,以及不远处十字路口处时不时传来扩音器里小贩吆喝声:
“橘子十块钱四斤,柚子十块钱一个,梨子…”
这是故乡城市生活原本的面貌,住久了,就开始习以为然。
喜欢家乡的云彩和阳光。
独自住在小区一所三面朝阳的房子里,享受明媚的阳光折射在客厅、厨房以及自己和父母的房间,知足并且简单的窃喜。
除了夏天紧闭窗帘,其他的时间里,本该能感受阳光带来的恰到好处的温度,还有云彩的清晰飘逸。兴许过去常年在外,所以不懂得原来故乡也可以如此赏心悦目。
客厅窗户对面是一排排商业店铺,横亘在中间的是一条笔直而又宽敞的大马路。
因此,无论拉不拉开窗帘,关不关纱窗和窗户,每天都会听到川流不息的汽车疾驰声和偶尔的喇叭声,亦或是每个清晨和天刚暗的傍晚,听到正对面小饭店门口络绎不绝的礼花鞭炮声,祝贺某家孩子周岁生辰、十岁生辰,金榜提名…
每次想有个高质量的睡眠,总会被这样反反复复的噪音激荡得迫切想要报警。
对比曾经呆过的大城市,笃定的是定不会出现嘈杂的喇叭声和鞭炮声,这种不会被明令禁止的纯朴怕只有故乡才会出现。
久而久之,嫌弃噪音扰民,又嫌弃自我这种无拘无束的放任。
人是一种十分奇怪的生物,会怕入乡随俗,也更会怕被故乡的轻闲所侵蚀。会努力想找很多事情去做,不让自己被动,怀揣最大的期盼与目标,时间久了再把原本的规划拿出来清理,会发现事实往往朝着相反的方向。
所以,多少年轻的一代不肯长时间停留故乡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想太多了。
我问了问自己,如果独自住在这里一年,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也许结果是自己也坚持不下去。
除了尚可忍受的孤独,会嫌工资少不能养活自己,怕久而久之脱离最初的群体,担心懒惰的滋生让自己忘却社会的丛林法则。
有时候也很矛盾,矛盾来源于一个人穷极一生的追逐可能就是稳定、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好像就这样一直呆在故乡也并没有什么错。
后来又想,一代代年轻人的朝气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于年华尚好时的拼搏与奋斗,这种努力后所获取的舒适生活环境得到的才会更心安理得,而你本身,其实并没有达到追逐安逸的年纪。
想了很多,这些道理也就明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