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

2023-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不是恶棍

惠普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先生,在退休感言中写道: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有人二、三十岁做了经理,赢了初赛;有人主管着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成为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赢了复赛;而到决赛时,要做的是不被自己击败,因为高手之间的比赛,谁失误少,谁就赢了。”

这段话给很多职场人士带来了启发。的确,职场之路就像在比赛中通关打怪,逐级晋升,无论多么成功的职场精英,都是从萌新小白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

这本《杜拉拉升职记》,就讲述了职场新人杜拉拉在7年时间里一路升级通关,从职场新人到高手的故事。

她的职场生涯算不上多传奇,但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她的经历有着更大的可借鉴性与可操作性,远比比尔·盖茨的故事更值得参考。

《杜拉拉升职记》的小说是一部现象级畅销作品,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它曾在当当网连续88周位列小说排行榜第1名,被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公开场合多次推荐。

小说被搬上影视荧幕后,更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

本书的作者李可是一位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已经在世界500强外企奋斗了十余年。

故事来源于生活,才更能令读者产生共鸣。

杜拉拉就像一面镜子,照着她,职场新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而那些在职场中跌打滚爬、百炼成金的相对成功者,则能借着她的苦乐,抚摸自己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

通过三个部分为你解读《杜拉拉升职记》。

第一部分:3年时间,从新人到主管再到经理,薪资从4000到上万,杜拉拉的晋升经验:学会“自燃”,并找到自己在职场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部分:高处不胜寒,入司7年、30岁的杜拉拉,学会了用手段守住江山,这是职场带给她不得不接受的成长与成熟。

第三部分: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成年人的爱情里,理性占上风。哪怕我们有利益冲突,但那个人是你,所有损失都可以忽略不计。

01

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大学毕业后,二十出头的她先后在一家国企与私企任职,干了三年。奈何老板没见地,不是吹牛,就是骚扰,拉拉愤而辞职,决心进入真正的外企!

毕业第四年,杜拉拉如愿以偿进入了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4000。工作内容琐碎,得手脚麻利,有责任心,要求不低,待遇却不算高。

拉拉聪明能干,又对500强企业心向往之,DB对她来说倒是不错的选择。

新员工入职培训,当拉拉听到DB是“全球通讯行业领头企业”时,一股自豪感涌上心头,她不由得把脊背挺得更直了一点。

可见,要员工对企业忠诚,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有获得感。对企业越满意,她的忠诚度也就越高。

工作两年后,拉拉年薪涨到了7万,她用攒了五年的12万元付了房子的首付,安了家。

好事成双,因为有责任心又能干,拉拉升了职,成为了DB广州办的行政主管,上级是DB中国总部的助理行政经理玫瑰,坐标上海。

玫瑰是个不好相处的人,拉拉刚上任时,广州办要做一个小装修,她货比三家,多次谈判,挑出了最满意的方案报给玫瑰。

玫瑰却不由分说,直接从上海指定了一家供应商,拉拉只得“奉命行事”,和这家供应商接洽。

谁知这家供应商频频出错,三番两次试图蒙混过关。杜拉拉气得火冒三丈,跟玫瑰告状,反被玫瑰臭骂一顿。拉拉心下郁闷,却又不得要领,玫瑰只要一打电话,她就神经紧张怕挨骂。

这时的杜拉拉,面临着很多职场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跟上司的磨合与沟通。

很多事情,拉拉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不知道哪些问题该请示,哪些问题该自己做主。请示多了上司嫌烦,不请示又怕出错,左右为难。

拉拉痛定思痛,决定想办法正确打开和玫瑰的沟通方式,和平共处。

她先是去咨询了玫瑰的另一位下属——北京办事处的行政主管王蔷,发现玫瑰对王蔷的态度和对自己一样,经常会抓住一些工作上的小细节,比如工作报告写的格式不对什么的,总之是稍有不满便训斥一番。

王蔷性格火爆,曾越级发邮件向玫瑰的上司、主管人力资源和行政的总监李斯特告状。结果李斯特根本不管,把邮件转给了玫瑰,让她自己处理。

王蔷怂恿拉拉与自己联手告状,拉拉职场经验虽少,却比王蔷清醒,能看出个中关窍:

玫瑰在公司的价值远胜过自己和王蔷,她离职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人顶替她,因此在老板眼中,玫瑰更重要,这就是玫瑰的不可替代性。

此外,越级汇报乃职场大忌,上司想看到的是大家好好合作,共同助力公司发展,而不是内部不和,给公司拖后腿、添麻烦。

看明白了这一点,杜拉拉便学乖了,决定努力跟上司保持一致,建立一致性。

首先,投其所好,向上管理。

每个办事处月底都要交一份月度报告给玫瑰,为了投其所好,拉拉主动借鉴了上海办报告的格式,尽管这给她带来了很大工作量,但方便了玫瑰查阅数据,让玫瑰获得了被追随的满足感。

从那以后,玫瑰很少在报告上找拉拉的麻烦了。

其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杜拉拉认真研究了玫瑰在工作中重点关注和主要控制的方面,找出了规律:需要向玫瑰请示并按照她要求去做的事情,坚决执行,绝不多嘴;玫瑰不关心的事情,自己处理,少去打扰……

几个回合下来,拉拉基本不再接到玫瑰那些令她惴惴不安的电话了。

杜拉拉通过主动与上司建立一致性,找到了与玫瑰和平共处的模式,而北京办事处的王蔷却依然我行我素,越级汇报,最终被辞退。

玫瑰这个人自视甚高,一心想从“助理经理”升职为“经理”,把重要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下属插手,更没有容人之量。

但是这一次杜拉拉所在的广州事处需要大装修,玫瑰作为上司丝毫不指点帮助,反而借着派遣去新加坡的理由,一走就是半年。

杜拉拉从未接触过这么大的项目,玫瑰本来的算盘是,自己一走,下面的工作一团乱,老板看到没有自己不行,从而更倚重自己。谁知傻乎乎的杜拉拉竟然顶过来了,圆满完成了装修事宜。

玫瑰的计划泡了汤,心中恼怒,一心盘算着再找机会。

机会来得很巧,为了扩大中国市场,DB全球CEO乔治·盖茨计划访华,全公司严阵以待,积极准备接驾工作。

DB中国总裁何好德决定重新装修总部上海办公室,将工作交给了下属李斯特,李斯特则安排玫瑰负责此事。

谁知玫瑰在这么重要的时期又请假,理由是她怀孕了,有流产先兆,需要卧床静养。

李斯特当然明白玫瑰这话可真可假,无奈之下,想起了把广州办装修得不错的杜拉拉,说了好一通漂亮话,把拉拉调来上海负责此事。

得到领导看重,拉拉自然干得卖力,但也遇到了诸多难题——

比如玫瑰在背后捣鬼,让项目足足少了250万的装修预算,拉拉为了省钱,不得不减少一部分独立办公室,得罪了不少人。

从合同续签,到角角落落的装修,控制成本,开源节流,跟各部门沟通搬工位……拉拉忙得昏天黑地、焦头烂额,每天早早上班,最晚下班。

但付出不会白费,这一切都被DB中国的总裁何好德看在眼里,他欣赏杜拉拉的专业,更被她身上的拼劲打动。

杜拉拉圆满完成了上海办的装修,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杜拉拉只是一个小主管,却干了半年经理的活儿,鞍前马后,累死累活,结果事情成功之后,李斯特却“过河拆桥”,只给杜拉拉涨了300块钱的工资,拉拉心里委屈,却无计可施。

这时,玫瑰休假归来,第一时间飞去广州见拉拉,细数她的不容易与李斯特的抠门,话里话外都在撺掇拉拉离职。拉拉不理解玫瑰的意图,便没说什么。

后来,玫瑰突然离职,拉拉才明白玫瑰打的是什么算盘——她恼恨李斯特在升职方面的不干脆,想撺掇拉拉一起离开,从而让李斯特无人可用!

不过玫瑰的主动离开给了杜拉拉机会,她再次向李斯特提出升职加薪的请求,李斯特再次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她。

杜拉拉忍无可忍,主动去找了一向赏识自己的总裁何好德,虽也是越级汇报,但她是有能力、有资本、有底气的,她有她的不可替代性!

何好德对拉拉的付出看在眼里,也信任她、器重她,很干脆便同意了她的请求。何好德都同意了,李斯特自然无话可说,就这样,杜拉拉如愿以偿,升职成为了人事行政经理。

至此,第一部分的内容就解读完了。

我们看到杜拉拉从职场小白一路晋升成经理,过程相当不易。她被迫见识到了职场的复杂无情,却也明白了要找到自己在职场的不可替代性、与上司保持一致性等职场潜规则。

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把员工分为三种类型:自燃型、点燃型、阻燃型。

自燃型员工积极主动工作,自我驱动力强;点燃型员工需要通过别人推动,才能好好干;阻燃型员工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杜拉拉属于第一种。

02

第二部分的解读:高处不胜寒,入司7年、30岁的杜拉拉,学会了用手段守住江山,这是职场带给她不得不接受的成长与成熟。

杜拉拉升职为人事行政经理后,直接向李斯特报告,但她依然常驻广州,有事随时出差上海,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各给她配了一个主管,另有助理若干。

李斯特这个上司其实很拧巴,他年纪大了,一心只想安全退休,混日子,怕出错,能推责任就往外推。

跟李斯特相处,杜拉拉也吃了不少亏,她发现自己不受待见,因为她默默干了很多事情,却没有告诉李斯特,李斯特根本不知道她创造了多大的价值。

世界杰出的女性领导力专家萨莉·海格森曾表示:“很多优秀的女性在职场上止步不前,就是因为她们没有主动向领导说出自己的工作贡献,反倒期待领导能自然而然地看到她们的贡献。”

这也是很多职场新人的通病。谦虚也要有限度,如果过分低调,只会成为可有可无的小透明。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拉拉开始调整与李斯特的沟通模式:

首先,借助表格,随时汇报。

她做了一张简洁的表格发给李斯特,上面注明了接下来每个阶段的工作安排和任务截止日期,请李斯特给予指导。

这样随时汇报,不仅让李斯特看到了拉拉的工作量与难度,更让他产生了被重视、被需要的满足感。

其次,让领导做选择题。

遇到难题,拉拉会自己先想办法,再带着多种解决方案去找李斯特,分析方案优劣,方便李斯特做出指示。

如此一来,李斯特果然受用,大事小事也愿意跟拉拉商量了。

虽然搞定了李斯特这个上司,但杜拉拉的越级升职却遭到了其他同事的嫉妒,他们觉得“太便宜杜拉拉了”。因为她甚至没有当过助理经理,就直接晋升为正经理,还是同时主管行政和人事两大部分的正经理!

同事在心里暗暗较劲:一定要让杜拉拉知道,经理不是这么好干的!

杜拉拉迎来了上任后的一大挑战——孤立无援,没人帮带。

拉拉从未接触过人事相关工作,李斯特便让管招聘和绩效的两位经理多带带她。

招聘经理还好,问啥答啥,绩效经理却处处刁难。每次拉拉想请教,都就拿“公司机密,不能泄露”为由,拒绝回答。

拉拉不甘受制于人,想了个办法:

首先,主动提升。她逮到机会就向同事请教,还报了人力资源培训课程,主动破局提升。

其次,借力打力。她做了一份学习总结,邮件发送给了李斯特,并抄送了招聘经理和绩效经理,让李斯特看到谁帮助了她,谁又在当甩手掌柜。

这一招借力打力后,拉拉的工作终于步入正轨。但第二大挑战接踵而至——杜拉拉升了经理,手下的两位主管需要重新招人,但招上来的两个人却都令她十分头大。

北京办主管周亮,男,30出头,面试时言谈举止专业得体,看着很能干。

谁知工作后却毫无逻辑,漏洞百出,不懂装懂,自尊心还特别强,拉拉指出他一个问题,他有千百种说辞来辩驳,搞得拉拉十分后悔招他进来。

上海办主管帕米拉,一个二十七八岁的上海女孩,为人高冷,脸上没有一点笑模样。

面试时,拉拉就对她没有好感,提的问题条条刁钻,但帕米拉懂行、反应快、有潜力,李斯特很看好她,拉拉虽不情愿,但还是给了帕米拉实习的机会。

谁知帕米拉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下属收拾得体无完肤,还抢下属功劳,使计策给周亮小鞋穿……

但最让拉拉忍无可忍的,是帕米拉竟然连越两级向总裁何好德汇报!

何好德给予拉拉的特别信任,是拉拉的骄傲和重要资本。拉拉不能放任帕米拉这样一个下属在上海,保不准哪天就撬了自己。

所以,即使帕米拉真的很能干,反应敏捷,思路清晰,拉拉还是决心开除她。理由就是她诚信有问题:面试时,帕米拉自称加入DB前的最后职位是主管,实际上只是一个资历较长的助理。

帕米拉走了,拉拉心里有点难受,她清楚自己之所以留下又笨又自以为是的周亮,开除聪明能干的帕米拉,是因为她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良心不安折磨着拉拉,李斯特看在眼里,好言相劝:“拉拉,这不算什么,一个主管没有炒过人,那她肯定还没有成熟。”

炒人也有个意外收获:周亮看到了拉拉的雷厉风行,提醒自己今后老实点,少和拉拉顶撞,倒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年末了,拉拉加了薪,年薪涨到了23万,她高兴坏了。这一年,拉拉正好满30岁。

至此,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解读完了。杜拉拉在DB工作7年,职位、薪水水涨船高,从执行者升职为领导者,但也面临着更多更困难的局面。

为了守住江山,拉拉也学会了采取手段,这是职场带给她不得不接受的成长与成熟。

这种变化难论是非黑白,更无法分清对错,拉拉的经历,恰恰反映了现实中很多职场人的真实模样。

03

接下来进入第三部分的解读: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成年人的爱情里,理性占上风。哪怕我们有利益冲突,但那个人是你,所有损失都可以忽略不计。

杜拉拉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有人赏识她的付出;有人嫉妒她的能干;但也有人心疼她的不容易,这个人就是王伟。

王伟是DB大客户部的总监,分管销售,北京人,三十三的年纪,身材高大,英俊儒雅。

他跟拉拉可谓“不打不相识”。在拉拉还是小主管装修上海办的时候,提出要减少独立办公室,得罪了不少人,王伟就是其中之一,他拒绝搬工位,跟拉拉闹了好大一场难看。

事情解决后,王伟开始留心观察拉拉,发现她特别不容易,一个人要操持很多事情。他感觉抱歉,便提出请拉拉吃饭。饭局算不上相谈甚欢,但也不尴尬,来往多了,王伟对拉拉心生好感。

在拉拉因为升职无望,心下委屈的时候,王伟邀请她跳舞、喝酒,拉拉喝多了,靠在王伟肩膀上哭,眼泪鼻涕全糊到他笔挺的西装上了。

一次,王伟接拉拉吃饭,拉拉怕被同事看见,故意坐后座。王伟开到一半停了车,径直走到后排,没等拉拉反应过来,坐过去问她:“你给我一个不坐前排的理由!”

拉拉拔尖嗓子,瞪着王伟道:“我有义务坐前面吗?”

王伟不说话,把拉拉猛地整个揽进怀中。

王伟柔声告白,说他不是毛头小伙子了,对一个人动心很难,既然两情相悦,那就在一起吧。那一刻,拉拉特别想相信王伟,他们就这么在一起了。

感情就像在茫茫大海上行驶,除了风平浪静,你侬我侬,也会巨浪滔天,阻碍重重。他们之间的阻碍,在于王伟下属的一位区经理,她叫黛西。

黛西曾是王伟的情人,有王伟家的钥匙。王伟跟杜拉拉在一起后,黛西有一天把自己送上了门,王伟没把持住,犯了错误。

王伟觉得对不起拉拉,决心跟黛西断干净,黛西在王伟家发现了女性的衣物、用品,嫉妒万分,故意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借以破坏拉拉和王伟之间的关系。

拉拉哭到崩溃,提出冷静一段时间,王伟连连道歉,坦白了一切,这才得到了拉拉的原谅。

但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横亘在二人心头,禁不起触碰。

偏偏黛西总来撩拨,通过王伟的通话记录,她发现了王伟的女友是杜拉拉。

同一公司领导层处对象,黛西像发现了了不得的大秘密,不仅在王伟家中安装了监听设备,更买通了打扫的家政阿姨,监视拉拉和王伟。

拉拉无意中发现了监听设备,担心二人亲热的片断以及谈论公司内务的把柄落入黛西手中,失眠敏感,神经衰弱,终于忍无可忍,搬出了王伟家。

情场失意,事业也不顺利,因为DB中国业绩持续下滑,总部调来了一位副总裁罗杰,处处掣肘何好德。何好德不甘受制于人,提出了辞职。

这对拉拉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何好德对她有知遇之恩,更是她的资本和依靠,他走了,拉拉往后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更令人郁闷的是,黛西抓住了罗杰爱加班的习惯,使手段成了罗杰跟前的红人。这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挑破拉拉和王伟的关系。王伟心下暗暗决定:黛西此人必除。

狐狸尾巴总有露出来的一天,何况王伟对黛西“特别关注”,他发现黛西足足有20万元的费用报销有问题!

有了证据,王伟一封邮件把黛西给告了。

黛西也不示弱,表明DB是外资企业,受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约束,很可能被扯进商业贿赂的丑闻。

她扬言手里有很多证据,要向媒体曝光,说到录音的时候,故意用英文问了杜拉拉一句:“拉拉,你同意我说的,对吗?”

黛西的鱼死网破闹到了公司高层,高层忍无可忍,坚决要求开除黛西。但她手里的录音让拉拉特别忌惮,六神无主。

王伟不忍拉拉受此折磨,决定自己承担代价。就这样,王伟辞了职,黛西也闹不下去了,灰溜溜离开了。

王伟离开DB后,手机一直关机。开始,拉拉猜想他心情不好需要清静,便没有打搅。结果他一直关机,拉拉觉得不对劲了,去了王伟的住处才发现,他已经把房子卖了,人也人间蒸发了。

拉拉陷入了长久的思念。头几个月不死心,打王伟手机,号码有效,但永远关机。渐渐的,拉拉不再打电话了,只偶尔发短信给他,却一直没有回音。

正如那句话所说:“当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和他亲昵,责怪他,有意冷落他、折磨他,他总跟你应和;当他消失了,你所有的亲昵和冷落就都失去了着落,从此你的思念或者后悔,他都无从知道了。”

拉拉依然在DB从事着不可替代的工作,一次出差时,她在飞机上遇见了一位想跳槽的男士李都,相谈甚欢。李都留下了电子邮箱,请拉拉方便时指点他一二。

拉拉发了邮件,告诉他想跳槽的话,要找一家好公司,找一个好方向,跟一个好老板……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李都看罢,对拉拉大为赞赏,还把这段飞行奇遇告诉了表哥。

通过描述,表哥好似想起了什么人,他把邮件拉到下端,果然落款是“拉拉”。

是的,李都的这位表哥,便是消失的王伟。

王伟回到房间,从抽屉里取出仔细收藏的手机。开机后,进来一条短信:“不管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一起。”王伟觉得喉咙一阵哽咽。

这天,拉拉来北京出差,走进常住的那家酒店大堂时,看见王伟站在那里等她。“拉拉”,他叫她,走过来抱住她。拉拉马上哭了,不说话。

王伟十分心疼:“都怪我,我以后再不丢下你跑了!要不,以后你老关机,我跑全世界找你,行吗?”

秋天来了,梧桐树的落叶三三两两地飘落到长安大街上,这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

至此,第三部分的内容就解读完了。拉拉的感情一波三折,但所幸迎来了圆满结局。喜欢是放肆,就像王伟在黛西面前把持不住犯错;但爱是克制,就像他宁愿放弃事业离职,也要保全他爱的杜拉拉。

成年人的爱情里,理性是占上风的,最好的爱情是三观相合,是势均力敌,是哪怕有利益上的冲突,但那个人是你,所有的损失都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会分别、会争吵,但只要还爱着,我便会穿越山海,为你奔赴而来。

到这里,《杜拉拉升职记》就介绍完了,下面再为你总结一下本书的精华内容。

首先我们讲到,3年时间,杜拉拉从职场小白一路晋升成经理,过程相当不易。她被迫见识到了职场的复杂无情,也理解了要找到自己在职场的不可替代性、与上司保持一致性等职场潜规则。

其次我们讲到,杜拉拉在DB工作7年,职位、薪水水涨船高。

但高处不胜寒,为了守住江山,拉拉也学会了采取手段,这是职场带给她不得不接受的成长与成熟。这种变化难论是非黑白,亦无法分清对错。

最后我们讲到,拉拉的感情一波三折,但所幸迎来了圆满结局。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成年人的爱情里,理性占上风。

哪怕有利益上的冲突,但那个人是你,所有的损失都可以忽略不计。

职场中,我们很多人都曾是或正在成为杜拉拉,满腔热情,却被所谓的“潜规则”牵着鼻子走。

有人选择温水煮青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人像杜拉拉一样,无须扬鞭自奋蹄,吃苦耐劳,坚定勇敢,活成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职场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你不知道会与谁为伍、将要看到怎样的风景、遇到怎样的难题、掉入怎样的大坑,但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既然热爱,就坚定地走下去吧,走到最后,才算走得最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