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左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汉本1605班 1601534 罗永丽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共18万字。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都做了记述和评论,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浅析《左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左传》中的内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觉得《左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在教育这方面。
第一,要加强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素质教育与和睦教育,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素质差,不团结,影响的只是这个家庭内部,但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素质,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干部家庭,有可能是整个社会环境,造成这种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有一种莫名的感染力,家庭成员素质高、家庭和睦的领导干部,在群众的心目中往往威信更高,感召力更强,作出的决策更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社会才能更加繁荣与稳定。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可能会被家庭问题困扰,可能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从而效率低下,做出一些错误决策,影响单位以及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由家庭矛盾上升到社会矛盾古今有之,因此,在对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中,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左传》中对于姜氏这样的失败母亲是批评的,因此,要进行必要的母爱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相当一部分人的性格形成与母亲有关,因为大多数儿童与自己的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因此,作为母亲,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行为习惯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大影响,作为两千年后的母亲来说,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教育方法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在农村家庭中的母亲恰恰缺少做一个合格母亲的素养,而且我国缺乏对母亲进行素质教育的机构,但是国外对于母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重视填补我国母亲教育的空白,提高民族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提升家庭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左传》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突出地宣扬君子的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让、自爱、正直、感恩等美德,为世人所熟悉的“五常”在《左传》中就频频出现,据统计,“仁”出现30次,“义”出现80次,“礼”出现320次,“信”出现126次。例如,荀息乃一代忠良,为了要守信,为了实践自己的承诺,他宁可选择死亡,可见守信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在经商,守信是必要的基础条件;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对别人没有礼,人家就不会尊重你,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谦让这种传统美德;桓公将大鼎放在太庙里,违背了节俭的准则,勤俭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应该要继承下来。
浅析《左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左传》注意暴露丑恶,褒扬美善,作者本着“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诸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僭越篡逆、互相残杀和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奢侈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虚伪奸诈、贪婪残暴的风格,进行了如实的记录和描写,启示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每个人要真诚相待,勤俭节约。《左传》更注重褒扬美善,记述了许多人物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困难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如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中,孔子以智慧,以勇武,以礼仪保护了鲁定公,收回了被晋国占领的鲁国边邑,打击了晋定公的嚣张气焰。
浅析《左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左传》中有很多都是关于战争的描写的,虽然当今世界是和平的,但是也应该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一是兵以诈立讲求制胜,讲求信义的战争观背后是对传统的坚持也是对周文化的坚守,而不择手段争胜的战争观是战争本质,战斗就是使对方的意志符合我方的意志——的把握和认识,两者都在《左传》中呈现着;二是先德后战的战争观,《左传》中无论作战观念如何多样,对于发动战争,战争评价却是高度一致的,是为政治服务的。
先秦文学作品有很多,不过我觉得《左传》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